文小秘 > 考试资料 > 考试试卷 >

2024年广州二模语文试题

泽慧分享 0

2024年广州二模于4月22-24日开考!语文和数学的真题已经出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4年广州二模语文试题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2024年广州二模语文试题

启用前注意保密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人类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个地域、哪个族群的人,比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更喜欢筑城了。“无邑不城”,只要是人扎堆的地方就得围起来。学术界也一般把“无邑不城”作为中国古代都城的一个显著特色来加以强调:“城墙是构成都城的基本要素,没有‘城墙’的都城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我们说,从二里头文化诞生到汉代,在这两千余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城(都邑)是没有城墙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设防的,你相信吗?“大都无城”,就是我们对汉代及其以前中国古代都城形态的概括。

要讲清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城市这个概念。城市是一种区别于乡村的聚落形态,出现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家与前国家社会的关健区分点。古代城市往往是区城或社会组织的中心,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都城就是这类城市的重中之重。可见城市的本质特征中并不包含城墙,有没有城墙是从空间布局、从有无防御设施角度来说的,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城墙。考古学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中国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有防御设施(城墙),“大都无城”概念的提出,正是出于这样的观察。

2024年广州二模语文试题

我们试着勾画出中国古都的一个框架。都邑几乎是伴随着国家出现的,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自最早的国家都邑二里头至曹魏邺城前近2000年的时间里,都城空间构造的主流,是都邑不设防,有宫城而无外城墙,这种现象在二里头、殷墟、周原、丰镐、洛邑、秦咸阳、西汉长安和东汉洛阳等一系到都邑中有清晰的显现。这与因家强盛的国势、军事和外交优势、作为“移民城市”的居民成分复杂化、对都城所处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等,都有一定的关联。在这一早期中国都邑布局的观察中,最令人嘱目的是二里头时代的到来,这是“大都无城”传统的肇始。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中间的宫城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形状,特别像现在的紫禁城,其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如果将二里头时代的聚落形态与该地更早的龙山时代做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中心聚落面积的大幅度提升,由龙山时代的十余万至数十余万平方来,扩大至300万平方米。但在逾半世纪的田野工作中,我们却一直没有发现圈围起整个二里头都邑聚落的防御设施,仅知在边缘地带分布着不相连属的沟状遗迹,应具有区划的作用。由此可以推知,进入二里头时代,聚落内部社会层级间的区隔得到强化,而与此同时,对外防御设施则相对弱化。究其原因,不能不者虑到都邑内的居民。二里头可能是最早集聚了周边人口的中心城市,其人口由众多小规模的、彼此不相关联的血亲集团所组成,这种特征又与其后的殷墟和西周时代的都邑颇为相近。可以说,“大都无城”是最早的“中国”初兴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大都无城”的一个例外是战国时期。春秋时,大部分城市依然是没有城墙的。如晋都新田就没有外城墙,而东周王城的战国城墙的两侧都发现了春秋大墓和车马坑,说明春秋时东周王城也根本没有城墙,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城围,也就是有了防御设施。这种特点在战国时代韩都新郑体现得更为明显。韩人放弃了难以防守的双洎河南区域,而以双洎河与黄水河的宽深河谷为天然屏障,沿双洎河北岸另筑了一道城墙;同时加宽、加高了新郑的北、东城墙,沿城墙内侧修筑道路,形成“环涂”。如此种种,都凸显了强烈的军事防御色彩。可以看出,到了战国时期,都城普遍修筑城墙,是社会矛盾尖锐、列国对峙兼并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战国的这种情况并不属于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都城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在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只有几百年的时间是有城墙的,这以后很快又回到了“大都无城”的状态。

再看看秦国的都城咸阳,我们发掘了这么多年,根本没有找到城墙的痕迹,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它不可能有城墙了。文献记载曾经两次有狼群进入秦咸阳城里,狼群如果能进去,恐怕没有严丝合缝的成墙防守。咸阳北坂上有非常大的宫区,仿照六国宫殿的大型建筑在考古学上都被证实了,但就是没有大城圈。依战国时秦国和秦始皇那种气魄,一直是向外扩张的,所以根本没有筑城的必要。连阿房宫一带都是整个都邑的一部分,法天、象地、象北斗,如此巍巍大气,还需要用土围子围起来?再往后看看汉长安城。我们所发现的汉长安城城圈只是内城,因为城外还有大量的手工业和商业遗迹,构成首都圈的概念,有帝国之都的气势。可见,越是国力强盛,就越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左传》中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国焉用城?”国力强盛,又何必要城呢?这和我们现在说人民子弟兵是钢铁长城是一个道理。

如今,北京城成了一个新的“大都无城”,上海也从清代的小城圈到现在变成了完全的“大都无城”——国际化大都城。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墙的或有或无伴随着整个城市演变的过程,“大都无城”是其中一个波澜壮阔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许宏《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邑不城”是人们对中国古代都城的既有印象,但这个看法和考古学观察到的现象相悖,中国汉代以前的都城是没有城墙的。

B.聚落这个概念,涵盖了城市和村落,聚落形态既可以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防御设施的有无进行划分。

C.战国时期的韩都新郑以宽深的河谷为天然屏障,修筑了城墙和城防道路,以加强军事防御,体现了战国对峙的时代特点。

D.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城墙的历史变迁,对我们观察北京、上海这样的现代社会因际大都市的城市形态具有积极意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广州市,“小北”等和城墙相关的名称,随着城城墙拆除已成为路名。这可能与城墙限制城市经济发展,及防御需求弱化有关。

B.从《过秦论》中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可以推知,国家防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这和本文的相关观点一致。

C.秦咸阳城和汉长安城遗址至全都没有发现城墙,除了现有考古资料,《左传》中的先关记载也提供了文献证据。

D.人们普遍认为都成都应该有城墙,这个误解与先前考古工作中未能发现更多证据有关,也与对城市本质理解不当有关。

3.根据村料内容和下面表格,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24年广州二模语文试题

A.西周的丰镐、岐邑存在时间长于韩都新郑,可见城市存亡并不取决于城墙的有无。

B.周王城、楚郢都的城墙从无到有,反映了它们在聚落形态上从低级到高级的跃迁。

C.同处战国、齐、赵等都城有城墙,咸阳则没有,这种差异主要因为地理环境不同。

D.除战国以外,其他朝代的都城遗址都没有发现城墙,说明它们基本没有防御需求。

4.在谈“大都无城”时,许宏特意论及作为“例外”的战国时期都邑,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5.书名中的“动态解读”指的是在观察都城形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请结合二里头和东周王城的例子加以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陆文夫

葛师傅

我的师傅姓葛,名字叫增先,五十八岁。总戴一顶瓦灰色的鸭舌帽,为的是遮掩了那一头斑白的头发。他总共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广德,一个就是我。我自小欢喜听苏州评弹,而且居然学会了《水浒》中的几个段子。师兄广德便来鼓动我,说:“你何不把厂里的新鲜事情,编几段评弹?”我说:“师兄,说书这一行,还有点窍门:你听或松打虎那一段,说起来多神!多险!那有个情节;眼前这厂里的事情,太淡。”广德说:“这话不对,就说我们的葛师傅吧,他身上就有好材料。“先对你说一段:葛师傅三十八岁那年,从汉口回到苏州。有个史老板,接下一宗大生活,替客户配一只大活塞。那时没有科学仪器测量,全靠一把大卡钳,手头上的功夫。照理,这样大的生活要到上海去做的,史老板想创招牌,硬把生活接下了。“那活塞车了三天,最后一刀没人敢车了。史老板一急,把苏州一带稍有名气的车工都请到厂里。车工有句老话:“千刀万刀,最后一刀。”这最后一刀吃对了,就是正品,吃不准,就得报废。生活一废,史老板的招牌就碎了,车工的饭碗也得过河,没人敢落车。“葛师傅站出来,拿起卡钳,量了个仔细。量完了,二话没说,把车床马达一推,拖板一摇,嗤溜溜地车了一刀,大模大样地说:“落车!”——活塞进汽缸,正好!“从此,葛师傅到哪爿厂,哪爿厂就生意兴隆。葛增先这三个字,被人家喊成了活神仙!”我听了这段故事,来劲了,说:“这有点像式松打虎哩!”广德笑起来说:“你怎么老是武松打虎啊?当今的英雄不同了,葛师傅去年革新二十八项技术,这才是正文哩。以后有空,我慢慢说给你听。”我把葛师傅这段故事编成评弹,题目叫“活神仙巧车大活塞”,果然大受欢迎。……去年九月,葛师傅开会去了。这时候,来了紧急任务,也是要配大活塞。我心里想,这下子可以显显葛师傅的威风了。我把任务交给一个车工,关照他说:“这最后一刀你别车,放着等葛师傅回来。”葛师傅刚回来。车间里的人呼隆一下把他围在当中,有人直着嗓子喊:“快来呀,活神仙要表演啦!”葛师傅被弄得莫名其妙,我说:“别听他们瞎起哄,有只活塞请你卡一卡。”葛师傅听到活塞两字,眉毛动了一下,问:“生活急不急?”“人家一爿榨油厂停工,几百人等着哩!”“活塞有多大?”我说:“和你二十年前车的一样大。”葛师傅脸色一虎,说:“什么二十年前,快领我去看。”我见师傅脸色不对,心里有点虚。说实话,这样紧要的生活,是不能当耍的。那些看表演的人,一个劲地喊:“快来呀,表演开始罗!”葛师傅跑到车床跟前,立刻把袖管一捋,拿起卡钳就量。量完问我:“厂里有没有这么大的分厘卡?”“货已经订了,还没来,最快也要三天。”葛师傅责怪我:“你为啥一点准备不做,莽莽撞撞地干险事?”我听了,肚皮里泛泡泡。你二十年前干得那么神奇,如今却非分厘卡不可了。用分厘卡算啥稀奇。那些看表演的人,也和我一个心思。本想见识葛师傅的当机立断,干脆利落,没想到活神仙却磨磨蹭蹭!有些人熬不住了,嘁喊嚓嚓地议论起来:“并不那么神嘛!”“他过去跟资本家做,也不曾考虑嘛,是怕塌面子!”葛师傅耳朵十分尖灵,抬起头来追问:“这话是哪个说的?你哪知道替老板卖命的寒苦?那辰光,你当我真是神仙?我是拎着饭碗碰运气啊!碰对了,我能在苏州多吃几年饭。碰不对,大不了再闯几个码头。如今能这么乱闯?损失工料还是小事,榨油厂几百人等着!停一天工要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这不是个人的饭碗问题了!”车间里鸦雀无声,只有车床在咝咝嘘嘘地旋转,铁器轻轻地碰击。天窗里突然射进耀眼的阳光,我才看清葛师傅严肃的目光。我忙劝他说:“那就等三天吧。”葛师傅拧起眉头,翘起下巴,味细着眼睛,停了一息说:“不能等。眼下正是新豆登场,榨油厂任务紧急。”我说:“万一报废了,时间也差不多。”葛师傅说:“通知翻砂车间,别把活塞的泥模毁了,随时准备浇第二只……”他把帽子一脱,现出一头斑斑白发。旁边那些看表演的,肃静无声,好像在替葛师傅助劲,大家共担着一个责任。紧要关头到了,见他满满地吸了口气,摆开八字少,把全身的力气都提到两只膀子上,屏住气,稳住劲。卡钳脚在活塞上轻轻地一探,跟着一挥手,高喊:“开车!”床飞舞起来了,车刀嗤喷地切削过来,雨点般的铁屑,沙沙地四洒开来。工夫不大,一刀到头,大活塞完工了。我没等葛师傅吩咐,便吹响哨子,指挥落车。那一边,人们个个抢着活干,忙着向汽缸里装。只听见梆头梆梆梆三响,车间里一片欢叫:“正好!”我的一颗心从喉咙里落下肚去。回头看葛师傅,才发现他上半身的衣衫全湿透了,眉毛上都吊着汗珠。这以后,我花了三个夜晚,编了一段新的评弹,它受到了大伙儿更加热烈的欢迎。

1961年发表

(有删改)

文本二,

向评弹学习(节选》

陆文夫

我向苏州评弹学过不少东西,所以有人说我的某些短属小说有点像苏州评弹。爱上苏州评弹,那是在我开始写小说之后。那时我为写小说而苦恼,而评弹带给了我各种启发。苏州评弹的语言很生动。很优美,很有表现力,可惜的是我不能用吴语来写小说,不懂苏州话的人看不懂,懂苏州话的人着起来也很吃力,何况吴语也和许多地方语言一样,许多传神之处无法用普通话加以翻译,只好吸收一些读音不同,字面能懂的方言,如“瞎七搭八”“滴溜滚圆”等等。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德讲故事,先说葛师傅三十八岁从“汉口”回来,暗示他一身本领是从何而来的。

B.“我”让车工留下最后一刀,也故意不准备分厘卡,就是想亲眼看“活神仙”表演。

C.葛师傅告诉大家,二十年前为史老板巧车大活塞是“碰运气”,这里有谦虚的成分。

D.“我”建议“等三天”,而葛师傅想清楚得失利弊之后,果断决定冒险去车大活塞。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年革新二十八项技术,从榨油厂来的任务很紧急,文本一中的这些细节透露出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时代气息。

B,文本一多处以描摹五官来刻画人物,如“眉毛动了一下”“拧起眉头”,神形兼备,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C.文本一中,工人们从议论纷纷到肃静无声再到欢呼一片,烘托了故事气氛,也表现了人们对葛师傅认识的转变。

D.两则文本都写到了评弹,但用意不同,文本一以评弹为主线串联情节,文本二以评弹为学习对象,谈论小说创作。

8.文本一中两处划线部分都描写葛师傅车活塞,却写出了“不一样”的葛师傅,谈谈你的理解。(6分)

9.陆文夫指出“有人说我的某些短篇小说有点像苏州评弹”,请结合两则文本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哪些方面“像苏州评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

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议为非,此固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许,知诸子之必争,乃属世子于宋公。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

《传》曰:“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何如?’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间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

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於乎殆哉!

(节选自苏辙《管仲》)

材料二:

尝读《周官》《司马法》,得军旅什伍之数,其后读管夷吾书,又得管子所以变周之制。盖王者之兵,出于不得已而非以求胜敌也故其为法要以不可败而已。至于桓文,非决胜无以定霸,故其法在必胜。繁而曲者,所以为不可败也;简而直者,所以为必胜也。

若夫管仲之制其兵,可谓截然而易晓矣。三分其国,以为三军,万人为一军,三军三万人,疏畅洞达,虽有智者无所施其巧。

三代之制,至于列国犹有存者。及至管仲相桓公,南伐楚,北伐孤竹,九合诸侯,威震天下而其军垒阵法,不少概见者,何哉?盖管仲欲以岁月服天下,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也。

(节选自苏轼《管仲论》》

10.材料二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里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出于不得A已B而C非D以求胜E敌也F故其为法G要H以不可败而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通“霸”,文中的齐桓公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都是“春秋五霸”。

B.倍,指背弃,与《湾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意思相同。

C.殆,指危险,与《项脊轩去》中“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意思不相同。

D.制,指统领,统率,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制”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赢得了孔子的称许,但孔子也认为管仲未能及时制止五公子争夺君位,致使齐桓公死不得葬。

B.在管仲临终时,齐桓公就继任的人选征询他的意见,管种认为易牙等三人都有悖人情,不可任用,但齐桓公后来没有所从。

C.苏辙认为,世间并非没有小人,君王防范小人得势的最好办法是重用君子,让小人无法逞其奸计,舜帝和商汤就是这样做的。

D.“什伍”是周朝军队的建制,这种编制方式较为繁琐,管仲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而采取了“三军”制,使军队运作非常流畅。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

(2)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也。

14.苏洵在《管仲论》中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来评价管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握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郑谷

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

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

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标题点明写作缘起,诗人及第后入蜀,途中看到海棠盛开引发诗兴。

B.在长着绿色苔藓的石矶旁,溪畔的海棠花如美人般临水自照,妩媚多姿。

C.黄莺睡在海棠枝头,蝴蝶与飘落的花瓣一起飞舞,动静结合,别具生趣

D.既无法移裁、也无人能描画,甚至不能带走海棠一缕芳香,诗人很遗憾。

16.诗中写到红杏和春桂,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何为青年精神?青年精神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勤勉力行、向善向上,是“事不目见耳闻, ,可乎”的大胆质疑、勇于求证,是“ ,恐年岁之不吾与”的锐身自任、只争朝夕。

(2)中国古人善于在小与大的思辨中获得启示。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用“ ”寓意言小旨大,韩愈《师说》中用“______”批评了舍大择小的现象。

(3)清代王世禛在《带经堂诗话》中指出,“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在唐宋七言律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具有这个特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一到冰雪季节,很多人就想去滑雪场一展身手,但美丽雪景也可能成为眼睛“杀手”,让人患上“雪盲症”。

雪盲症又称“雪光性眼炎”,是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而引发的一种急性眼病。虽然“雪盲症”的名字会让人感觉这种眼病 A ,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强光环境都有可能引发雪盲症,如日光下宽阔的大海、广袤的沙漠。①在这些环境中,②海面、沙面均会反射紫外线。③相较而言,④紫外线对雪地的反射率最高,⑤直视雪地就如同直视太阳。⑥紫外线在经过反射进入人眼后,⑦眼角膜和结膜的细胞会全损、坏死、脱落,⑧从而让人视物模糊乃至失明。

防病甚于治病。雪盲症的预防很简单——只需要戴上一副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墨镜,就能有效地降低患病的机率。如果不小心患上雪盲症,就应该立即避开强光,减少用眼,适当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 B ,再次接触强光时应更加注意,因为多次患雪盲症会对人眼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的甚至会永久失明。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①每天早起,打开羊圈门,把羊放出来。挥着鞭子,打着唿哨,嘴里“嘎!嘎!”地喝唤着,赶着羊上了路。到了坡上,把羊群打开,一放一个满天星——都匀匀地撒开;或者风凰单展翅——顺着山坡,斜斜地上去,走成一溜。羊安安驯驯地吃开草,就不用操什么心了。羊群缓缓地往前推移,远看,像一片云彩在坡上流动。天也蓝,山也绿,洋河的水在树林子后面白亮白亮的。农场的房屋、果树,都看得清清楚楚。一列一列的火车过来过去,看起来又精巧又灵活,简直不像是那么大的玩意。真好呀,你觉得心都轻飘飘的。

“放羊不是艺,笨工子下不地!”不会放羊的,羊群都打不开。②羊老是恋成一疙瘩,挤成一堆,走不成阵势,吃不好草。最苦是夏天,正是最热的时候。不好找个荫凉地方躲着么?不行啊!③它不给你好好地吃!它也躲荫凉。你看:都把头埋下来,挤成一疙瘩,净想躲在别的羊的影子里,往别个的肚子底下钻。④这你就得不停地打。打散了,它就吃草了。可是,(A)打散了,一会会,它又挤到一块去!(B)打散了,一会会,它又挤到一块去了。你想体息?歪想。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21.“你怕热,羊也怕热哩。”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2.文中划横线部分连用两个相似的句子,表意更有层次,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可以错”,但“要坚决地试”。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试错是创新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试错是越多就越好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二模的意义

由于二模考试距离高考较近,也是为了让考生适应高考进行的考试,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高三二模考试也有一个潜在目的,就是帮助考试降温,给各位浇一盆冷水,重新回到耐心准备高考的轨道上。但是,二模的考试相对比较难,希望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高三二模考试后如何备战高考?

1、不要去攀比,更不要去炫耀

高考复习,就是跟自己比,每天前进一点,每次考试有新的收获或启发,这就够了。要记住,起决定作用的,只有高考一次。二模考得不好,不用垂头丧气,考得好也不必洋洋得意。逆袭与沉沦的故事,每年都在考场重复着。

2、回归基础吃透考点

由于第一轮复习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学生,特别是艺考生对某些知识点已经模糊,所以成绩不仅上不去还有可能出现倒退。因此,考生在二模后,要通过做模拟题和老师的再复习,排查出自己淡忘的知识点,及时补漏。吃透《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对于考试说明,学生看起来往往会觉得枯燥,但有了一模、二模和各种真题、仿真题的经验,考生已大体了解出题的“招数”,如果能结合试卷研究考点,可以提高对考题的认识。

3、不同考生有不同的侧重点

1)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关注细节。因为高分段的提分空间比较小,所以要从细节入手。另外,由于需要查漏补缺的地方比较少,所以有时间可以多读些文章,多涉猎一些其他知识,扩大视野,说不定在考试时就会突发“灵感”,答出亮点。

2)中等生,要注重对练习的归纳总结。考生要把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重温,重点在于理清答题思路。另外,要根据自身知识漏洞,做相应的强化练习。

3)成绩较差的同学,学会“投机取巧”,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根据自己的情况,明确先做什么题后做什么题,在自己不懂的知识中,找到自己最不反感科目、题型、知识点或最好拿分,最容易上手的,就学什么,并通过做题加深印象,稳稳拿下来。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156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