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丽菲分享 0

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经验式教学的不足,将教学工作建立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使教学过程有了科学依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巩固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2、掌握数轴的意义及构成特点,明确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直观对应关系。

课前准备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投影展示)

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5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学生结合上述问题分组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体现距离、方向)?

2、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3、什么叫数轴?它有哪几个要素组成?

4、数轴的用处是什么?

5、你会画数轴吗并应用它吗?

“问题”解决:课件投影课本p8图1、2-1,同时说明其产生的过程及合理、简明的特点;

结论:正数、0和负数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3、展示温度计图形,比较其与图1、2-1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温度计也可以看作将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的情形;

不同点:温度计是竖直的`,方向感不直观。

4、描述数轴的意义(课本p9中间,由学生阅读,并尝试画一条数轴,强调)

(1)数轴的构成三要素:原点、方向、单位长度;

(2)数轴的用处是:把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例(课本p9图1、2-3),说明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5、归纳

(1)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2)数轴的出现将图形(直线上的点)和数紧密联系起来,使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借助图直观地表示,是“数形结合”的重要工具。

二、例题分析

例1.先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5,0,-2,2,-10/3

例2、数轴上与原点距离4个长度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三、巩固训练

课本p10练习

自我检测

(1)数轴的三要素是;

(2)数轴上表示-5的点在原点的侧,与原点的距离是个长度单位;

(3)数轴上表示5与-2的两点之间距离是单位长度,有个点;

(4)如图,a、b为有理数,则a0,b0,ab

课堂小结

(1)数轴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作业

1、课本14页习题1、2

2、完成“自我检测”

3、个性补充

⑴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0.5,±0.1,±0.75。

⑵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000,5000,-20__。

⑶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⑷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能根据角的度量比较角的大小,熟练进行角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图形世界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的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教学重点:角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角度制的换算

2、教学难点:角的表示方法、角度制的换算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三、学情分析

角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了角的有关知识,对角的概念、比较、度量有了初步的认识。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这节课将进一步对角的概念、比较和度量进行规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借此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引导发现法,辅之以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节课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用具:

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多媒体放映一些生活中图形:时钟,教堂,足球射门请生观察。

2提出问题:

时钟的分针和时针,教堂的屋顶,足球与门框,都给我们怎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们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出一个角,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二)活动探究,建构新知

活动一

角的概念

师:我们如何给角下定义?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角下一个定义。生:角的两种定义:

a、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上一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这个角的边;

b、角也可以看成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学生小组活动思考讨论,组内统一意见,代表发言,最后比较各答案得出准确定义。学生对角的概念已初步接触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但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太强,教师可进行适当的纠正、归纳)

活动二

角的表示

师:如何表示一个角?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36面在关内容,归纳角的表示方法(小组内讨论互助)

生:角的表示方法有:

1、角的符号+三个大写字母,如:∠aob

2、角的符号+一个大写字母,如:∠o

(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

3、角的符号+数字如:∠1

4、角的符号+希腊字母如∠α

师:在用这些方法表示角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用“角的符号+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时候要用大写字母,顶点的字母应该写在中间;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才可以用一个大写的字母表示。

师: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细节: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角的时候,要在角上画一个小弧形。另外在角的表示中不能丢了前面角的符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当然,学生在归纳、表述的时候会出现不正确、思维不太严谨的地方,教师可给于适当的引导、纠正)

尝试应用,反馈矫正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1、图中共有多少个角?请分别表示出来。

c

2、将图中的角用不同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

b

b

∠1

∠bca∠3∠4abc

ceda

获得积极深层次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活动三

角的度量与比较

ab

师:点a、b、c表示足球比赛中三个不同的射门位置,请同学们:c

1、先估测图中所示各个角的大小

2、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与同学们交流度量角的方法3、射门角度越大,进球机会越大,请指出在图中哪一点射门最好

4、对于角的比较大小,你还能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1、∠b最大

2、∠a=28°∠b=91°∠c=45°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一对中,二合线,三读数”

1、点b射门最好。

2、对于角的比较大小,也可以通过叠合的方法来比较。

(通过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明白角的比较方法很多,可以通过估测、度量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叠合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迁移新知

试一试1、如图打台球的时候,球的反射角总是等于入射角。

请同学们估测球反弹后会撞击图中的哪一点?

(问题1以打台球为情景,因为台球是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又与角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角的三种比较方法)

2、(1)图中以oa为一边的角有哪几个?请按大小顺序用“﹤”号连接起来;

(2)∠aoc=∠aob+∠boc,∠aob=∠aod-∠dob。类似地,你还能写

出哪些有关的角的和与差的关系式?o

dac

b

(问题2具有开放性,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读图,要给学生较为充分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述出有关角的和与差的关系式)

3、已知一条射线oa,若从点o再引两条射线ob、oc,使得∠aob=600,∠boc=300,求∠aoc的度数。

(问题3的解答中,∠aoc有两种可能,不少同学只得出了一个答案:90°。表现出思维不太严谨,此时教师应该抓住思维训练的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角的度量单位,教学时应强调:

(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2)度、分、秒的进率是60(与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的换算一样)多媒体出示例题与练习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

师: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学习了角的概念、角的表示、角的比较与度量,角的换算。

师: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探索、交流与讨论,你有哪些收获?

生:学会了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角度的换算等

(五)布置作业:课本p3081、2、3同时出示思考题“用一副三角板,你可以作出哪些特殊的角”作为本节课的延伸。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篇3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班、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习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但是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两先,两后,”既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三、工作进程安排

第一章、有理数15—18课时

第二章、代数式8—10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2—14课时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13—15课时

重点把握第—、二、三章的知识内容,努力钻研教材与教育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讨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平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学习的地方比较多,更多地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学习,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y—5=2y+1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1

5x2—3x+1=0 2x+y=1—3y =5

例2、解方程

(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1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1、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

2、第1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②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图里.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3,5.7,-7,-9,-10,0,-3,-7.4,5.2…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篇6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情境创设)

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其优美的结构值得我们鉴赏,其奇妙的性质等着我们去探究。请听来自世界图形的对话吧。

设计:

(1)卡通A(代表平面图形):“我是平面图形,是大家的老朋友,我家的家庭成员一定比你家多。”

(2)卡通B(代表立体图形):“我是立体图形,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知道的并不一定比你少。”

教师(问):卡通A、B身体各部分是什么图形?

通过卡通A、B 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派代表指着屏幕上图形说明自己的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激起他们的兴趣。培养集体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教师(导语):看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图形,不知你们能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请看来自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音乐响起,屏幕播放录象。

二、议一议(课堂讨论)

问题1:你发现录象中的这些物体与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你能找出与这些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

组织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四人一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观念,其他小组积极点评,补充,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球、棱锥。

问题2:比较这些立体图形,看看相互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电脑演示:

(1)球体

(2)圆柱

(3)圆锥

并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分类:球体、柱体、椎体。

电脑演示:由圆柱变成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问题3 以三棱柱为例,说出一个棱柱的棱数与底面的边数,侧面的平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诱导学生思考:当棱柱的棱柱的棱数越来越多时,棱柱就越来越趋向于什么立体图形?

(用类似的方法),电脑演示:将圆锥演变成棱椎(三棱锥、四棱锥、五棱椎┉),再由棱锥演变成圆锥。

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的的认知思想,了解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对比,确立分类思想。并用类比的方法,自主的讨论、归纳,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三、练一练(评价)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依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

1、发给学生一些图片或实物,说说手中的图形,是什么立体图形?没有发到的学生,举出立体图形的实例。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发言,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篇7

复习目标

1、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

2、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3、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能列举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在一定条件下,肯定会发生的事情称为 必然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情称为 不可能事件 ;必然 事件与 不可能 事件都是确定 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 不确定 事件。

2.在“转盘游戏”中,哪个区域的面积大,则指针落到该区域的 可能性 大。

二、典型例题

例题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一年有12个月; (2)掷一枚一元硬币,停止后国徽朝上;

(3)明天要下雪; (4)1/4周角=1直角;

(5)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奇数;(6)小明的.生日是2月30日;

(7)一条鱼在白云中飞翔。

分析与解:(1)、(4)是必然事件;(6)、(7)是不可能事件;

(2)、(3)、(5)是不确定事件。因为(6)中2月只有28天,不可能有30日,所以是不可能事件。

注意:在判别事件是确定还是不确定,关键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弄清它是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还是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

例题2:医院的护士给病人注射青霉素类药水时,要先做皮试。但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只有大约千分之一的人对青霉素过敏,但护士为什么每次都这样做呢?这样做是不是多此一举?

分析与解:青霉素过敏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但它总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不能确定每一个注射的病人都不会过敏,因此“青霉素过敏”这一事件是可能事件。为了每位病人的生命安全,一定要先做皮试,此种做法不是多此 一举。

注意:“不太可能事件”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它仍有可能发生。

例题3:一只蚂蚁在如图所示的一块地板上爬行,这块地板由黑白两种不同颜色外其它完全相同的地砖铺成,爬行一段时间后,蚂蚁停在哪种颜色地砖上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分析与解:

因为白色的块数是10,黑色的块数是6,白色区域的面积大,所以蚂蚁停在白颜色地砖上的可能性大。

注意:有关可能性问题,有时可通过比较各种区域所占面积的大小来确定。

例题4:袋中有4只红球、2只白球、1只黄球,这些球除了颜色以外完全相同,小华认为袋中共有三种不同颜色的球,所以从袋中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红球、 白球、黄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小强认为三种球的数量不同,摸到红球、白球、黄球的可能性肯定也不同,你认为谁说的正确,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

注意:此题中摸到各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球的颜色有关,与该球的大小、形状等其它因素无关。

三、课时

1、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不确定事件,并能用“不可能”、“有可能”、“几乎不可能” 等词语描述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初步学会求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伴充分交流的良好学习方式。

四、课外作业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篇8

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是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中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中起着对后面进一步学习的铺垫作用,数据的收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让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进而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理解额数与频率的概念。

2。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学会合作学习,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2。在形成猜想和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利用数据的收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体验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所学知识是有价值的。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品尝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利用数据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李小姐有一个工厂,管理人员有李小姐、6个亲戚;工作人员有5个领工、10个工人和1名学徒,现在需要增加一个新工人。

小张姐姐应征而来,与李小姐交谈,李小姐说:“我们这里的报酬不错,平均工资是每周300元。”小张姐姐工作几天以后,找到李小姐说:“你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每周3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300元呢?”李小姐说。“小张。平均工资是300元,不信,你看这张工资表”

人员李小姐亲戚领工工人学徒合计

工资/人2200250220__0100——

人数16510123

工资总数22001500110020001006900

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李小姐说平均每周工资300元是否欺骗了小张姐姐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篇9

教学目标:

1、能将正方体、长方体、棱锥、棱柱展开成平面图形;并由它们的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3、经历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归纳出棱柱的特性,并能初步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简单的立体图形判别平面图形;反之,根据平面图形判别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让学生自己出示现实生活中某些商品的包装盒(课前准备工作),制作这些纸盒,我们是先根据它们表面展开后图形的形状剪裁纸张,再折叠围成,从而引入课题——展开与折叠。

二、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图形(棱柱)的`感受,体会棱柱的性质做一做

活动一:

1、如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棱柱?请同学们以同桌的形式动手做做看。

2、操作完后,请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模型。

3、实践验证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如图2所示的棱柱。

4、教师介绍棱柱的各部分名称。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与身边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3。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数据。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

2。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的作用。

3。能读懂统计图中的信息并能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有效、形象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信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1。感受较小的数据。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4。读懂统计图并能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请你用熟悉的事物描述一些较小的数据: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它的体重可达几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848米。

1。哪些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方便?举例说明。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其中氢原子的直径约为0。0000000001米。

(2)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病毒的长度约为0。000043毫米;

(3)某种鲸的体重可达136000000千克;

(4)20__年5月19日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收入全部捐给卫生部门用以支持抗击“非典”斗争其邮票的发行量为12500000枚。

四。课时小结:我们这节课回顾了以下知识:

1。又一次经历感受了百万分之一进一步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与身边事物比较进一步学习了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

2。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近似数的意义和作用并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又一次欣赏了形象的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些主要河流的河长情况你的统计图要尽可能的形象。

(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流的河长与流域面积有什么样的联系?

(3)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主要河流你认为河流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吗?

制作形象的统计图首先要处理好数据即从表格中计算出这几条河流长度的比例然后选择最大或最小作为基准量按比例形象画出即可。

(1)形象统计图(略)只要合理即可。

(2)从表中的数据看出河流越长其流域面积越大。

(3)河流的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155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