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语文教案 >

历史上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优秀范文

宋佳分享 115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与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历史上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中日两国近现代的重大史实,概括各阶段的特征。

  2、掌握中日关系历史发展与现状,正确看待与处理中日关系

  教学重难点

  明治维新、黄海大战、《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血染卢沟桥、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

  教学过程

  【导入】

  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江泽民

  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通过节选的三段文字导入这节课的复习主题—中日关系

  【讲授】

  (一) 古代篇—友好交往,源源流长

  1、隋唐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唐朝去日本的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明朝时,日本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平息倭寇,他训练的军队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

  (二)近代篇—波澜跌起

  1、图片展示,让学生展示回答有关明治维新的的相关内容。

  2、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它对中国犯下了那些罪行?

  3、抗日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4、近代历史上历次大规模的中日战争的结果、原因、影响。

  (三)现代篇—曲折发展

  1、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2、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在曲折中发展前进,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了……

  归纳总结:

  日本历史上三次腾飞及启示、古代日本——近代日本——二战后的日本

  古代日本:

  646年 大化改新 第一次腾飞

  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liuxue86.com

  近代日本:

  1868年 明治维新 第二次腾飞

  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二战后的日本:

  20世纪70年代 第三次腾飞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启示:

  ①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②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③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政策

  【活动】

  合作探究:

  1、热点聚焦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钓鱼岛争端问题、东海问题、台湾问题……

  2、动脑筋: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

  【练习】

  反馈练习——学以致用,亮剑中考。

  1、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 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爱国运动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亮剑》中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他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体现这一做法的军事行动是 ( )

  A、卢沟桥事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测试】

  3、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以史为鉴,自立自强

  ②我们要以希特勒为榜样,走民族复仇之路

  ③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④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② ③ ④ D 、 ① ③ ④

  历史上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结果。知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歌曲《毕业歌》回忆学过内容,然后提问:

  1、有哪些国土的沦丧?

  (1)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2)俄国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阿古柏占领新疆。

  2、掀起了哪些民族自救的巨浪?

  (1)左宗棠收复新疆。

  (2)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

  学习新课

  (一)战前篇: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

  (1)地理位置 岛国,领土少,资源缺乏。

  (2)明治维新国力日强。

  (3)用材料了解当时的日本。

  材料一

  开拓万里之波涛,

  宣布国威于四方,

  志在向海外扩张

  ——日本明治天皇

  材料二

  20年内建造100艘军舰,增加海军25000人;40年内建立起完成的纺织、煤炭,钢铁、机械、造船等工业。

  ——明治维新之“殖产兴业”目标

  由材料引出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结合课本):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由直接原因中的哪个词可以得出本次战争的性质。(侵略)

  师:甲午战争是一次侵略战争。

  3、直接原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简述其过程)

  (二)战中篇

  1、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陆)、黄海战役(海)、辽东战役(陆)、威海战役(海)。(看图了解)

  (1)平壤战役: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使日军占领了平壤。

  (2)黄海战役: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但当时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海内,不许巡海迎敌,使得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3)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4) 威海战役: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四场战役互有胜负之外,其余均失败。

  2、进一步了解邓世昌其人(利用材料和视频)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假如你是此人,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会怎么做?

  (2)如何评价此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3、师:我们有如此勇猛的将领,有誓死追随的士兵,那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用材料得出)

  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与腐朽。

  材料一:北洋舰队子1888年建军以来再也没有增添任何船只,舰龄老化,作战时随船炮弹携带不足。

  北洋舰队官兵可以携带家眷住在陆地上,把兵舰当作衙门,点卯应粮。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实力尚存,但由于李鸿章的消极避战,下令“如违令避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

  慈禧太后惧怕日本的武力威胁,又忙于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一心力保“和局”苟安目前,所以支持李鸿章的“求和”主张。

  由材料得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军备落后,军纪松弛; 决策者的妥协退让。

  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与腐朽。

  4、威海战役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这是战争的结局。

  (三)战后篇

  1、了解《马关条约》内容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哪些严重的危害?(了解《马关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结合《南京条约》,以及《马关条约》城市开放的图片。)

  利用表格对比引出《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

  2、台湾人民的抗日自救运动。感悟台湾人民的爱国精神。(利用图片和材料)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有为耳?

  -----许骧

  课后小结

  殇思甲午 镜鉴今天。

  结合课件对本课内容的总结。

  老师结语:同学们历史已成过去,擦干昨天的血和泪,吸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立足现在,好好学习,勇于担当,相信咱们中国一定会永远屹立于强国之林。

  历史上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优秀范文三

  一、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

  (1)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

  (1)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

  战争起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24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