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教学资源 > 教案 > 生物教案 >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15篇

康华分享 0

无论您是新手教师还是资深教育工作者,本教案都能帮助您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15篇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1)

一、说教材

《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开花”是被子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解答了种子的由来,回应了第一节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重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植物六大器官方面的知识,他们乐于交流、讨论,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很有利于本节探究课的积极组织和展开。但是本节课知识内容学生司空见惯,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设置疑问,引发其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

1.描述花的结构;阐述花、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多媒体动态课件和制作标本,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意义,培养爱花、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难点: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选择以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提问法相结合,用多媒体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学生课前收集的花朵(桃花、百合、梨花等),随后在屏幕上呈现水稻花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都称之为花,花又有什么样的结构呢?导入新课《开花和结果》。继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

2.新课展开

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花的结构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部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采用设置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学生动手绘画花的结构图进行突破本课的重点。

教师设问:①花是由什么芽发育成的?②花都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吗?③不同的花它们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一样吗?请学生讨论,进而让学生明确:虽然花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花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探究自己手中的花的基本结构,尝试画出喜欢的花,并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思考: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题,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点拨。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开动脑筋,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猜想,团结合作、讨论交流、形成共识、领悟开窍、再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激励信心,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传粉和受精的学习。

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

教师播放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片段,问: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做什么?什么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哪些?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解决问题。

之后设疑: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播放受精的过程动画,让学生观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受精的过程。

播放动画视频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这部分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它的难不仅体现在教师教的难,学生理解的难,还体现在从时间分配上看,这段内容正是初一学生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首先提出问题: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观看幻灯片中花瓣、雄蕊、柱头的凋谢和子房的发育过程,启发学生探究子房的发育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并让学生通过挂图连线归纳总结,同时指出花开花落是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凋落是生命的需要,也是一种美丽。接着让学生总结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使学生获得知识保持连贯、系统。

第四部分:人工辅助授粉

提出问题:你是否知道我们平时吃的玉米穗有缺粒的现象、向日葵的籽粒有空瘪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怎样弥补呢?学生自由交流,引出人工辅助授粉的知识。并能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的习惯。

3.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将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足之处我将给予补充。

针对七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作业布置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为了直观体现教材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设置了如下的板书。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章内容要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要突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而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提高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提高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难点:分析讨论“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而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不稀奇。若引导学生对此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什么关系?”学生即会被此问题所吸引,而迫切想揭开谜底。把握学生这一心理,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

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怀疑、实证和思辨(逻辑推理)。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觉得“闷”?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多种媒体非常重要。因此我用两个视频资料,辅助讲述重点知识: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整个课堂设计以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并设法探索解决自已的问题,体现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特点。

四、教学程序

本课的知识点小标题分别是: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三个小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把它们串成一条线才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我经过认真分析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课文重点是花与果的关系。

1。导入

我给学生准备了《中国十大名花》的图片,上课伊始给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图片,再听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新课标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情景导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言中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开花和结果”提出问题,学生很自然就会提出:“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些问题恰是本课要学生解决的重点问题,而在上课伊始阶段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探究。

2。新授

关于《花的结构》的教学,根据我们本地的实际,用野棉花做实验材料,让学生取一朵野棉花,对照课本上的图Ⅲ—15,观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学生通过对野棉花的解剖学习花的基本结构,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从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去讨论、归纳结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落实技能目标(1)。

接下来用一段视频介绍花的结构,再用多媒体展示花的各部分结构,以补充实验的不足,加强知识内容的直观性,达成第一个知识目标——概述花的结构。并讨论两个问题:(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2)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通过进一步探究:假设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发育成果实吗?小结花的结构: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组成,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再通过一个想一想:“这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传粉和受精》的学习。

教学《传粉和受精》时,传粉和受精比较抽象,先让学生观察视频《被子植物的繁殖》,用形象化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让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生命现象,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再用多媒体简要的给学生补充介绍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知识,并指导学生学习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体现新课标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最后请两名学生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达成第2个知识目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并落实第2个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探索“桃花从开花到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那么,你知道花落后,果实和种子是怎么形成的?”引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学习。

关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突破本课难点:“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达成第3个知识目标——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并落实情感目标(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再让学生阅读课本104页,了解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落实第2个情感目标——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3。课堂反馈,巩固提高:

(1)花的主要结构是()

A。花瓣B。雄蕊和雌蕊C。胚珠D。子房

(2)在从花到果实的发育过程中,花的各部分结构产生什么变化?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出来。

花瓣胚

雄蕊果实

花柱果皮

子房种子

子房壁

胚珠凋落

受精卵

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

(3)有的花并不结果,如黄瓜、南瓜、丝瓜的花多半都不结果。请解释这种现象。

4。小结

最后通过一个学后探究活动进行小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能不能以桃树为例,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总结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幼苗→桃树→桃花→桃”。

为了进一步落实第2个情感目标——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在上课结束时,让学生齐声朗读“当我们欣赏着美丽的花,品尝着香甜的果时,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3)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开花和结果”是被子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动,花和果实又是植物体重要的传种接代器官,是本章的重点。

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也是识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对于八年级下的《生物生殖》、《生物分类》的学习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述花、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2)提供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3、情感目标:

(1)体验学习生物的快乐。

(2)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培养爱花、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花的主要结构。(实现其他教学目标的前提)

2、受精的过程。(有性生殖的必需过程)

3、花、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

1、受精的过程。

2、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某些微观的过程在课堂中也难以通过实验观察,所以学生容易对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等抽象的内容缺乏感性的认识。因为难以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学习起来也容易感觉乏味。

3、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密度大,在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的情况下,用只一节课来讲清、讲透很有难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七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

1、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

2、课堂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

三、教学分析和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利用各种学习资料,借助各种手段,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为了将学习一系列纷繁、枯燥、零散、抽象的内容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情境。另外由于季节原因,找不到正在盛开的桃花,一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平时见到的被子植物的花,二是让每生准备一支百合花,三是结合教科书以及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彩图进行联想和观察。

2、学法指导

(1)观察法:明确观察内容、步骤和方法。

从整体到局部;从前到后;由上到下;由表及里;起点、终点、重要部位;时间顺序……

(2)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求同法和求异法是进行比较的两种重要手段。

(3)活动教学法――以活动贯穿,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轻松活动,高效学习)

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活动式教学是首选。根据本课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贯穿整个课堂。环环相扣,层出不穷,生动有趣的活动,锁紧学生的.注意,刺激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欣赏:

优美的音乐配上各种花卉的图片。

(二)、情趣导入:

由各种花卉引入为什么开花后会结出果实和种子?导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

1、观察实践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病,很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并适应《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我大胆尝试:

一、先不讲解花的结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的知识探究花的各部分结构。

二、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由于冬季授课没有新鲜桃花,而浸制桃花又不易观察,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带一朵百合花以增强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动手实践,细心观察,团结协作。但是由于学生实验有限,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解剖鲜花,对花结构的认识还是零散的。这时,我让学生在实验完,通过每一小组的结果汇报,进行小组间交流,适时提问:“你们小组是如何观察解剖花的?认识了花的哪些结构?”并以大屏幕展示花的结构图,进一步深化知识,学习效果显著。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花的结构,而且达成了共识:花蕊是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这一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

2、学生表演

在“传粉”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上,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易懂,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和学生在课前共同将这部分内容编写成一个小寓言。

(表演内容概述:春暖花开时节,百合花美丽芬芳,蜜蜂争先为其传粉。玉米花不美丽,没香味,很自卑。但是风可以为其传粉,并鼓舞它有自己的优势:花粉轻、多。若遇到阴雨连绵天气,人们还可以为花进行人工受粉。小麦花信心倍增,终于明白我也有我的长处。)我及时总结:“看来,大家对于寓言内容已充分理解了。那么传粉之后,距离结果实还有多远呢?”

3、观察整合

“被子植物受精”这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将其设计成电脑动画,把学生观察不到的微观过程变为能够直接观察的宏观过程,把书本上文字描述的静态过程变成动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将动画完整播放一遍。由于形式新颖、生动,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我引导学生识别动画中主体部分――雌蕊及子房各部分结构名称,并将动画分步骤播放,边播放边引导学生观察:“当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之后,发生了什么现象”,“花粉管内有什么”,“精子进入胚珠后又发生了什么现象”。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转变为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4、对照分析

由于前面开花―传粉―受精三部分内容学生已有认识。因此有关“果实的形成”,我将“花的子房与果实”的对照图,展示于大屏幕,让学生对照、分析,便于学生理解。

我在教学中适时引导道:“受精过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光荣下岗了,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成了果实。那么子房外面的子房壁、子房内部的胚珠及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将发育成果实的哪些结构呢?”同学们仔细观察,很快得出答案:“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接下来我趁热打铁,安排了一个简单易猜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学生轻而易举的说出是花生。我继续问:“麻屋子、花生仁都是由花的哪部分发育来的?”这样一来,小小谜语由浅入深的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消化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探索下,我们终于看到了“春华秋实”。看来被子植物想繁殖后代还真不是容易的事。就象我们同学要想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是同样的道理。

这一部分设计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对“开花结果”有一整体认识,加深印象,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自然地渗透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五)、拓展和延伸”

设计各层次练习题以巩固本节内容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4)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叫__X,来自__市第一中学,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猎豹捕获食物,

(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

(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

(6)狮子追捕斑马,

(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8)蘑菇的生长

(9)花的开放,

(10)种子的萌发,

(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这时可以让各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说明生物的特征,以此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第一小组的学生表演人能呼吸,用手捂住嘴和鼻时,感觉会憋闷,说明人能呼吸。第二小组的学生回答动物也能呼吸。在说明植物也能呼吸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有的说植物能呼吸,有的说植物不能呼吸,他们非常热烈地辩论起来。最后,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居室中如果养花过多,晚上门窗关严,时间长了后,就会感到憋闷。最后达成共识:生物能呼吸。讲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时,学生的辩论也很激烈。生物的其他特征,也是通过此方法一个一个总结出来的。在辩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因为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教师再提问:想一想你(人)是否具备生物的这些特征呢,请几个学生上前来表演人具备的特征。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答: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可引导说出: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体:指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五、说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附板书设计: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三、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营养。

2、都能进行呼吸。

3、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反应。

5、都能生长和繁殖。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其中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学习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这部分新名词比较多,学生不易记住,受精的过程及子房的发育过程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必须要让抽象知识形象化,巧妙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花的基本结构。

②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③阐明花、果实和种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①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②培养爱花护花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培养爱花护花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

观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多种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抽象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播放花的图片,师生一起欣赏。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最后教师引出课题。

欣赏花,感受花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同时踊跃发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交流能力。

一、花的结构

利用鲜花,引导学生按照从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并说出花的基本结构。

观察花并说出花的基本结构。

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传粉和受精

提出问题:花有了完整的结构就一定能结出果实吗?播放蜜蜂、蝴蝶传粉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传粉的过程以及传粉的方式

传粉结束后,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学受精的过程,结合受精过程图,大胆推测受精。

通过观看传粉的图片,大胆描述传粉的过程。

观看受精过程图,当“小老师”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根据问题大胆推测出受精的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大胆描述传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修补,让学生学会倾听,分析思考。增强自评和互评意识。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结束后,花就开始调谢了,是花的所有结构都调谢吗?剩下的是什么结构(子房,子房里的胚珠,胚珠里的受精卵)播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的图片。

出示缺粒的玉米,结合资料阅读,请学生简要说明原因以及简述给植物进行人工传粉的方法。

观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图片。总结出花与果实、种子之间的关系。

结合资料,尝试说明造成缺粒的原因及人工传粉方法。

利用学生好玩的特性,精心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新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并贯穿情感教育。

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归纳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测评

多媒体显示练习题

学生解答

巩固知识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通过课本内容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2)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

2、教学难点

(1)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尝试构建细胞模型。

(2)将这些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自主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

(2)介绍亚显微结构,提示细胞内有很多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细胞器。

(3)提示学生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书本P45-47,了解书本的细胞器种类以及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3、“你我来抢答,猜猜我是谁”

(1)教师在屏幕上分别投影出八种细胞器的特点介绍,让学生猜测所描述的是哪种细胞器,并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将加分。

(2)每一种细胞器猜测完成后,教师均对每种细胞器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并且对具有相似结构的细胞器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细胞器。

4、细胞器特点的分类和归纳

(1)八种细胞器的特点介绍完成后,教师再对细胞器的分类进行巩固,重温双层膜、单层膜和非膜结构的`细胞器分别有哪些。

(2)通过动植物细胞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细胞当中特有的细胞器,并能根据图对细胞的种类进行辨别。

5、尝试组装特定的细胞模型

(1)教师介绍不同功能的细胞,所含有的细胞器种类有所不同。

(2)教师提出需要组装合成胰岛素的细胞。

(3)学生上台,从八种细胞器中选取需要的细胞器,粘贴到相应的细胞中,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装片。

2、识别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细胞结构。

3、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互助:学生在课前收集草履虫有关生命活动的资料(自主学习,初步认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并可在课堂交流。

2、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验证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3、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和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针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而我教授的七年级19/20/21班,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在课前分组布置收集资料任务时,马上就表现出相应的热情。

2、通过之前的学习,该班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即显微镜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具有小组合作的探究能力。

3、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如何生活,以及其具体结构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以实验观察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生命活动为主线,以细胞的结构、生活以及是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合作学习、实验验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可以独立生活,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单位仍然是细胞,所以本节是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的归纳和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通过这节课学习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如让学生分组收集其小组对草履虫有关生命活动感兴趣的资料,再对草履虫进行实际观察,设计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探究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

1、运用显微镜观察制作草履虫装片

2、探索观察草履虫的各项生命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资料收集

在课前安排学生分学习组,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请每个小组针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查找资料,在课前将所收集的资料制作成PPT幻灯片。教师可以提示包括:

1、草履虫的结构特点:观察草履虫的图片,认识草履虫的形状特点、了解其身体结构、运动情况、如何取食、怎样进行生长繁殖等。

2、草履虫的生活环境:草履虫是生活在陆地还是水中?一般出现在哪里?它对环境生活的.要求有什么?

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一方面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动态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拓展课本中的内涵;此外,在课堂的教学中这些知识可以作为学生设计实验的依据,同时也能在实验中让学生验证所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性,从中又可以做到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其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加强了小组合作能力。

(二)课堂流程设计

1、合作展示,激趣引入

1.1合作展示:在本节课之前呢,老师布置任务,希望大家利用书籍和网络,查找收集有关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资料,制作ppt传到老师的电脑里,通过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在课堂前花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收集的对草履虫相关生活感兴趣的资料,谈谈每个小组对草履虫的认识。学生在讲时,教师快速在黑板上板书他们收集的资料。

1.2激发兴趣:总结每个小组的收集情况(学生收集到草履虫的资料有草履虫的细胞图片、名字的由来、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取食消化,繁殖的方式等),从资料上认识到草履虫是一个具有生命体的生物,但是学生并未亲眼见到草履虫,它真的具有生命体的特点吗?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课题。

2、步步拓展,完成探究

为什么要选择草履虫作为我们观察的材料?原因是因为草履虫和好培养,可以利用稻草(由于草履虫在水稻田干涸时往往以包囊形式附着在稻草根部),加水培养出来(展示实物)。我们每位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有草履虫的培养液,请学生用肉眼观察一下草履虫。你能看到他们吗?有的同学说什么也看不见,有的同学说看见一些白色的小点,总之草履虫体型很小,如果用肉眼很难看清他的生命活动,那么,要观察它,就需要借助──显微镜了,大家还记得显微镜是怎样操作的吗?

2.1环节一:回忆显微镜的操作,请一位学生上来实际操作显微镜的使用,边讲解边操作,如果有操作错误,可请同学进行纠正(养成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第一步,取镜安放;第二步,对光,强调用低倍镜对光,视野雪白为止。

2.2环节二: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请一位同学上来实际进行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边讲解边操作,第一步取洁净载玻片;第二步取草履虫培养液(注意他取的是上层还是下层);第三步盖上盖玻片(是否用棉花);第四步是观察玻片。利用显微投影仪,观察他做的装片。根据其装片情况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

(1)草履虫的数量:为什么草履虫出现的少?取的是下层;为什么草履虫出现的多,取的是上层,解释这是因为草履虫喜光,而且其生活需氧,故其主要生活在水层的上层,所以取的时候要取培养液的上层。

(2)草履虫跑得快我们能看到草履虫但是它的运动却很快,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的回答用盐水,但是可能引起细胞失水;利用棉花纤维阻挡。强调棉花的量不能太多,否则不易观察。展示教师提前做的一张片子,进行示范。

2.3环节三: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我们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知道生物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称之为应激性,让学生回忆应激性的意义──趋利避害。那么草履虫可以做出这样的反应吗?引导学生从草履虫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利),讨厌什么样的环境(害)思考,再依据之前所学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实验法(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结合学案,完成上面的相应内容,讨论出方案的同学可以分享其实验方案。请学生上讲台讲解他们的设计方案(互助合作学习,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设置几点疑问:第一:我们能不能盖上盖玻片?不能,所以注意不要让水滴打湿镜头。第二:观察应激性该用低倍镜还是高倍镜呢?低倍镜,看到的数量多,易于统计。

2.4环节四:实际操作观察草履虫,让学生有15—20分钟的操作时间,观察草履虫的结构、运动方式,结合教材70页的草履虫的结构图,思考这些结构和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完成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同时将观察到的结构、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3、归纳整理,总结交流

3.1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运动是怎样完成的:草履虫的体表周围有许多的纤毛,草履虫是纤毛摆动着旋转运动的。

3.2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能看到食物泡吗?草履虫身体里所有的食物泡一样大吗?说明了什么?

教师利用不同颜色的兵乓球代表食物、食物泡、食物残渣,利用草履虫模型,展示食物消化的过程:草履虫食物是微小的细菌和浮游生物,通过口沟纤毛摆动,细菌和微小浮游生物进入细胞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逐渐消化和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3.3让学生谈谈你所观察到的应激性的实验结果:在清水和培养液中,草履虫选择待在培养液一边;当在培养液中加入食盐后,草履虫往清水一边移动,说明其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4同学们还观察到它的其他生命活动吗?可能会有学生会谈到他的分裂生殖。或者呼吸方式等。

通过上述教师引导性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通过我们的实验观察,了解到草履虫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是它一样可以运动,可以消化食物,排除食物残渣,也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有的同学还观察到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下一代进行繁殖等特征,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也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以我们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70页的内容,谈谈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的一面是: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饵料,草履虫能净化污水(展示未处理的生活污水和草履虫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的差别);有害的一面是:寄生于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造成赤潮,危害渔业(展示视频今年夏季在我国深圳东部地区的赤潮现象)。

5、结束(并引出下节课的思考),细胞是对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是在自然界中还是有一些特例,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是如何生活的。

六、课后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而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具体的点滴的教学环节逐步实现。如本节课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合作学习,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体验到“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也可以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尽管我们提倡学生从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但短短的课堂时间、简单的实验室设备和学生现有的科学素养都不可能完成对所有问题的探究活动。所以为了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结构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探究学习的过程被简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着重提出了“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中几个小而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既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也降低了学习难度。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8)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

2、深入研究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3、处理好现实与理想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设想

1.安排一教时完成学习任务。

2.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充分预习,熟读全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注意教学的互动。

三、导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1.多媒体展示伟人图片,包括孔子、邓、杨利伟、爱因斯坦等,最后展示一位同学们不太熟悉的工程师让同学们猜,从而导入课文。

2.提问:“伟人细胞”是什么意思?——伟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3.过渡:秦文君的《男生贾里》一文中,主人公贾里也想成为一个伟人。

(二)课文探究

1.过渡:贾里认为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呢?他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呢?

(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速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请在书上作好圈点勾画:

①贾里认为一个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

②贾里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情?请各用四个字概括。

(2)学生自学课文5分钟,圈点勾画。

(3)学生交流,相互评价。教师板书。

(伟人细胞: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豁达洒脱、旗帜鲜明、有爱有恨、轰轰烈烈。)

(经历的事情:

①化敌为友。贾里有爱有恨,恨邱士力,结果“恨不起来,却成了朋友”。

②矮个风度。贾里追求“矮个风度”而参加健美班训练,结果却被人认为他的.体型符合新潮观念而不了了之。

③打工计划。贾里打算“一鸣惊人”去大工厂打工,结果把借来的名牌西装的羽纱剪了一个口子,让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

④意外成功。贾里当伟人的计划失败后,心里闷闷不乐。后来却因为主动要求把那套破损的书分给自己的区区小事而引起了轰动,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2.过渡:贾里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成长过程,贾里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

(1)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贾里认为自己刻意做的三件事都失败了,他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认为贾里是完全失败的吗?理由呢?

③假如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对他说句什么话呢?

④贾里所认为的小事为何“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这件小事告诉你什么道理?

(2)小小组讨论交流,集思广益。

(3)集体交流,教师评价。

(贾里失败和成功之处。

①化敌为友:失败:由于不能轰轰烈烈的去恨,不符合他的伟人标准。成功:用“大师风度”律己,运动会上反对播放软绵绵的流行音乐,有正义感。以军乐号压倒了流行音乐,振奋了运动员的竞技精神,化敌为友,被说成是初一的“两条好汉”之一。

②矮个风度:失败:想通过改变体形以成为公众瞩目的人物,这个想法本身是很可笑的,结果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符合某些人新潮的观念。成功:胳膊硬了,腿也结实了,

③打工计划:失败:本来准备“一鸣惊人”,结果把借来的西装的羽纱剪了一个大口子,“曾剪过线头”这一履历也不能添多少光彩,让好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成功:主动推荐自己,勇于实践。

④意外成功:失败:对于一心想做伟人的贾里来说,这件事跟过去为实现伟人计划而干的可歌可泣的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成功:体现了不怕吃亏的思想。)

3.过渡:是啊,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做小事,也许很普通很平凡,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大家看屏幕。

展示“张永江图片及文字介绍”,联系上课伊始的悬念,强调文章主旨。

(三)拓展延伸

1.讨论:现在你认为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呢?

2.讨论:你认为贾里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伟人之梦?

3.过渡:贾里有一个伟人梦,作为他的同龄人,你也可以有伟人梦。

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伟人细胞能够移植,你想移植哪个伟人的细胞,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结束语:实现伟人之梦的历程虽然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我相信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这些优秀的伟人细胞,一定会帮助你们走向成功之路!老师对你们充满信心!

四、作业:

请以“我的伟人之梦”为题,写一篇随笔。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标本,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2、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仔细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情感目标:

学生合作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及绘图。

二、教学重点

学会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

学会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忆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步骤。(请同学回答,并进行实际操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有什么特点?如何移动玻片标本?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

②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成倒立的像;

③学会移动玻片标本是为了辨别玻片上有无污点的存在和玻片标本在不在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中。

情景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会使用显微镜之后,一定想看看真实的细胞。我们把一个叶片放到显微镜下是看不到里面的细胞的。我们使用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只有将生物实验材料处理的薄而透明,让光线透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二)玻片标本的分类

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简单归纳得出:

1、材料的处理:薄而透明

2、根据材料取得方法不同,玻片标本的分类: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起的少量材料制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可以直接制成装片。

3、根据保存的时间长短,玻片标本的分类:

临时的标本和永久的标本

(三)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生阅读教材:

1、实验的目的: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桌上的有关实验材料

洋葱鳞片叶、新鲜的黄瓜、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以多媒体的展示,示范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并作简要说明。(学生动手环节,需巡视观察并及时进行知道纠正)

3、由小组合作完成,结合导学案,并把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绘图。(强调绘图步骤)

4、小组完成后,请同学总结回答。

5、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绘制简图(展示)。

6、学生整理实验桌和收好显微镜。

(四)课堂总结

学生整理实验桌以及清洁收显微镜;

学生完成技能训练中的测量与计算;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10)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②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类比、推测、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及信息,同时尝试运用本节课知识对一些相关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胞中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逐步建立“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同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但对于细胞是如何生活的却不是很了解,本节的内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同时也对该节的内容难以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复习细胞结构,引入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展示PPT

活动2【讲授】新课

二新课

(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1.探究细胞内的物质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中

演示实验:

1红墨水滴到清水的过程。

2白糖溶于水的过程。

设计思路:课堂通过观察一滴红墨水使烧杯中的水慢慢变红的过程,体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目的是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教师再通过让学生观看白糖溶于水中的过程,从而突破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运动的这一知识难点。

小结:水和糖都是细胞中的重要物质。

过渡:细胞中还有哪些物质呢?

(2)细胞内含有的物质

讲解:细胞中的物质分两类:一类是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原子,如水、无盐、氧等 (不能燃烧部分);一类是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原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能燃烧部分)。

演示实验:小麦粒燃烧的小实验。

用铁丝穿一粒小麦粒,把它放到酒精灯上燃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燃烧时发出光(光能),感到热(热能),小麦粒是否会完全被燃烧。

燃烧后的小麦粒与未燃烧的小麦粒作比较,引导学生说出小麦粒中的物质分为能燃烧(有机物)的和不能燃烧(无机物)两部分。

设计思路:通过小麦燃烧的对照实验,现象中明显可以看到能燃烧部分与不能燃烧部分,燃烧现象中放出光和热,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同时渗透对照实验的原则、现象中光与热为后面的学习能量的不同形式作了知识的铺垫。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1问题过渡,细胞有物质组成,物质如何进出呢?

讲述细胞膜的功能:

①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

②把其它物质挡在细胞外

③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举例:

1.甘薯被晒成甘薯干有什么现象发生?

2品尝地瓜干:吃地瓜干会感到甜味又说明了什么?(糖类没有出来) 3炎热的夏天人们容易出汗,尝一下,汗有什么味道?含有什么?

问题:红苋菜放入清水中不会变色,但煮它的过程中汤却是红色的,为什么?

(活细胞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设计思路:通过对生活常见几种现象问题的思考,以及品尝感受到有些物质能从细胞膜到细胞外出来,有些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由此形象地引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回忆小麦粒燃烧时的现象:放出光(光能)和热(热能),说明小麦中储存着能量,知道能量的多种形式,

2类比:汽车奔跑需要什么(汽油),汽车中的什么装置能使汽油燃烧让汽车跑起来?(发动机)发动机起什么作用?(能量转化作用)

3教师设问导出下一问题:发动机是汽车中的能量转换器,那么细胞中是否也能能量转换器?

讲解: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作用,将光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作用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小结: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

叶绿体:光能转换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

有机物来自食物

线粒体: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设计思路:对于初一的学生理解能量转换器是个难点,小麦的燃烧、从汽车奔跑的生活经验中导出能量转换器的概念、通俗地解释细胞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活动3【活动】小结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可以认为,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活动4【练习】练习

1、如果把细胞比作汽车的话,相当于汽车发动机的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2、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与植物制造有机物有关的结构是( )

A、液泡 B、线粒体 C、细胞液 D、叶绿体

3、给花浇水的时候,一些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到植物细胞内,因为细胞内有控制物质出入的结构,它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质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有机物?( )

A.糖类和脂类 B.蛋白质 C.核酸 D.水和无机盐

5、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膜 D.细胞质

6、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 液泡 B. 染色体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7、细胞含有 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物质 。

8、细胞的生活离不开_____和______。

9、请你将下列细胞的不同结构与其相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细胞膜 细胞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能量

线粒体 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

(3)进行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列举细胞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尝试搜集和分析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2)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人类健康、关注社会热点等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要求“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搜集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都属于理解水平,是知识性目标的较高要求。

细胞分化既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细胞全能性的知识是选修课本中细胞培养这一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同时这节课与当今国际上生命科学的发展、疑难病症的治疗以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因此对于细胞的分化有感性认识,容易理解细胞分化对于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的重要意义。关于分化的本质和细胞全能性的原因,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所以会比较抽象难懂。干细胞知识是新课标教材新增的内容,与科技前沿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较高。在学完“细胞的增殖”后学习本节,使学生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因此,结合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达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教学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流程图

(一)教学流程图

通过图片展示、设疑、分组讨论,学习细胞分化。

展示植物组织培养、多利羊克隆实验等,获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初步认识。

通过资料收集、表达交流、图片展示,了解干细胞及其应用与研究进展。

根据教师板书,学生串联教材核心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从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设疑、步步追问,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教学进程

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导入

(3分钟)

问题引入:

1.多细胞生物通过什么方式增加细胞数目?

2.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是否有差别?

3.人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构成皮肤和肌肉的细胞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相同吗?为什么?

4.如果人体是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完全相同的细胞构成,会是什么情况?

由此引入——细胞分化

板书:细胞的分化

学生集体回答

1.细胞分裂

2.没有差别

3.不同。但不能回答出原因或阐述不清

4.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学生会描述出多种情景。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现象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细胞分化及其意义(15分钟)

播放PPT课件:给学生提供人体的有关细胞形态、结构多样的图像信息。

提问:你们观察到的就是细胞分化的现象,请你们由此总结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教师对回答给予肯定的同时,通过绘图引导学生完善概念

学生观察、对比、并阅读教材P117倒数第二段,各小组讨论后推荐一人发言。

学生的回答不完善,学生在教材上勾划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课件展示不同的细胞的图片,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力、概括力。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感悟概念。

提问学生:例举细胞分化的其他实例。

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请2—3位学生进行例举,然后评价。

激起学生兴趣,培养迁移能力。

紧接着继续追问: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的什么时期发生呢?

学生对发生时期描述不完整,但都能联系生活的常识谈到一些,教师通过分析受精卵的分裂形成胚胎、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皮肤细胞脱落后,新细胞的补充等事例引导。

教师讲述:细胞分化后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进而形成各种器官、系统,构成了多细胞生物体。

2.从上述分析中,你们认为细胞分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再描述科学实验事实: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而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直到死亡。由此说明,细胞分化还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说明: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即稳定性)

3.现在请同学们比较“细胞分化”的结果与“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有何不同?

想一想:现代社会有多少种职业?如果没有职业分工,社会的运转状况会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并提出新问题:一个社会要正常的高效运转,就需要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分工。那么如果仅有细胞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情况会怎样呢?细胞分化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组织等,这有什么好处呢?

多媒体展示讨论题:

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什么?

就一个个体来说,体内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教师在点评的基础上继续引导: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多细胞生物的每一个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它们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只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在某些细胞中,控制某性状的基因是打开的,而控制另一些性状的基因是关闭的。

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推选1人表达小组意见。

学生总结归纳: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

学生答:长期性、连续性等。

教师总结:持久性

学生答:分化具有稳定性(或不可逆性)。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请2个同学阐述自己的分析结果(答案大同小异,教师及时引导归纳)

(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最后形成组织;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学生异常兴奋,发挥想象,众说纷纭。

学生齐声答:也是为了让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高效运转。

学生阅读教材P118第二段和第三段,然后由两个学习小组归纳后回答。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的能力。系新知识,回顾旧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类比引起对下一问题的思考。

回问新课导入时的“为什么”,再次激起学生深入思考。

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主要由老师来介绍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利于学生的掌握细胞的全能性。

(15分钟)

承上启下发问: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不可逆性,是不是细胞一旦分化就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了呢?

教师不予评价,指出: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带着这样的疑问做了这方面的探究,请同学们观看PPT。

PPT演示: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过程

问:由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成完整胡萝卜植株,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培养过程。

学生总结描述:

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试管苗→新植株

答: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分裂、分化的能力,并培养成完整植株。

学生在教材勾划,找出概念的理解要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求证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感悟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概念实质的领悟力。

表达与交流:

结合这里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现的细胞全能性,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谈谈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重要应用?

由课前收集该资料的2个小组推荐代表进行阐述,然后师生共同归纳:

【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与基因工程结合培育作物新类型等】

通过资料收集,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提出新问题:

1.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吗?

PPT演示非洲爪蟾的蝌蚪核移植实验和多莉羊的克隆实验过程

问:多莉羊“长得”会和哪个“母亲”更相似呢?

在学生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9第3段,交流讨论

2.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以及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为什么具有全能性?

引导学生从细胞有丝分裂结果,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来分析

3.那么,克隆人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克隆人虽然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的'伦理道德,所以不会实现。但我们可以利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的器官,以解决某些病人的疾苦。

设疑: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和动物细胞核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但在生物体内,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般分化了的细胞不再恢复分裂能力,那么生物体如何补充衰老死亡的细胞?在生物体内,还有没有能较长时间保留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呢?

教师播放PPT,进行总结和点评

答:多莉羊与提供乳腺细胞核的“母亲”在外貌和形态上都相同,而与另外两个“母亲”都不同。

结论:动物的体细胞很难表现出全能性,但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学生分析:通过有丝分裂所产生的每一个子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细胞分化后也不改变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因此分化的细胞中仍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信息。

学生马上兴奋起来,讨论热烈,提请两个小组阐述各自的观点。

学生阅读教材P119第4段

答:有,干细胞。

课前收集干细胞类型的小组汇报收集的成果,提到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

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教师循循善诱,问题逐步深入,在一定的提示之下,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了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关注健康。

提出问题。

1.根据自己平时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说说对白血病的了解?

2.现代医学上什么方法治疗白血病?为什么?

PPT演示“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的图片

教师点评:这仅是干细胞的应用之一,下面请课前收集“干细胞研究进展及意义”的两个小组,汇报收集的信息。

教师播放PPT,了解干细胞技术及应用。

讲述:目前科学家已能在体外以干细胞为种子培育成功一些组织器官,来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假如在年老时能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婴幼儿或青年时期采集保存的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那么人类长期追求的长生不老的梦想就有可能成为现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白血病和某些遗传性血液病的惟一希望,在肿瘤和难治性免疫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答:白血病就是血癌;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免疫力下降等。

答:骨髓移植。原因表述不清。

总结出原因:移植的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出各种血细胞,使体内血细胞数目恢复正常。

两个小组各推荐一个代表表达交流。

通过问题,了解学生对身边科学的关注度。激励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堂小结

(2分钟)

请学生根据教师板书的网络图,概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可能的概括是: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生物体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人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生产出大量的植物优良品种,拯救珍稀物种,为人类造福。对动物和人体干细胞的研究,将为人类战胜病魔带来福音。】

请1—2名学生进行概括。其他学生同步思考,串联教材核心知识,训练学生概括和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5分钟)

布置课堂教材练习,当堂反馈。

布置课后练习。

分别请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学生做记录。

巩固新知。

活动3【练习】作业布置及处理

作业布置及处理。

教材课后的基础题,在课堂结束前花1分钟,学生作答后教师订正。留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拓展题,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概括、迁移分析,由学习小组讨论、归纳后发表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提炼。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学习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3、学习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获得;

2、染色质、染色体等概念以及在分裂中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板书设计

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1、什么是细胞分裂

2、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3、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4、细胞分裂的`意义

学生学校情况

由于内容高度抽象,学生趣味性不强,但学生天性好奇又好动,可以选择有学生动手操作来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

本节围绕“细胞为什么这么小?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这两个问题进行的。由问题引出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学生完成下表:

标题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50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讨论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减小。

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会。一般说来,细胞越小,其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面积越大。

通过活动中的计算和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

细胞分裂过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边画图边理解。其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个难点要特别注意观察。

课堂作业(讲评)p54思考与练习1、2题

(1)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首先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也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包含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为两个动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央还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使一个植物细胞成为两个植物细胞。 (2)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内衰老死亡细胞不断更新,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同时,细胞分裂也与新个体的产生有关。

布置作业《伴你学生物》

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单靠教师讲解,许多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性、生动性,借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

2、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3、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体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除了病毒之外,其他的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印象中的细胞是怎么样的呢?有没有人听说过有些细胞是能够通过肉眼看到的?那是什么?(鸵鸟蛋是最大的细胞)鸵鸟蛋真的是最大的细胞?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资料是怎么说的?(看资料)那我们应该怎么说才正确呢?(鸵鸟的蛋黄才是最大的细胞)。

二、显微镜的发展历史:鸵鸟的蛋黄有10CM长,可以通过我们的肉眼看到,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像鸵鸟的细胞那样容易看到,对于我们体内的细胞,植物体内的'细胞我们靠肉眼是看不到的,这就必须要通过一种工具来帮助我们观察这些细胞,那你们知道这工具叫什么吗?(显微镜)。显微镜,就是把一些微小的物体显示出来。那一开始是怎么有显微镜出现的呢?书本P40~41介绍了显微镜的发展过程,同学们先自己找出显微镜的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通过显微镜,我们能看到生物的细胞,并作出比较,那你们猜想一下,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是不是一样的?不同在哪呢?给你们时间自己找出书本上关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介绍。让学生认清植物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并简单介绍我们下星期做实验的植物细胞观察图。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介绍各部分的作用。

四、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作比较,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叶绿体、液泡、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五、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进一步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到两者的区别。做课后练习。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的区别。

六、介绍典型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教学反思:

细胞的结构讲起来比较单调,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好像我们吃的西瓜里流出来的汁液和甜味来自细胞中的液泡,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让有用的物质进来,没用的物质挡在外面,细胞产生的废物也排出外面。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能复述故事内容,理清结构脉络。

2.通过分析、讨论,了解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旨。

3.学生初步确立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只有以普通人的身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教学步骤:

一、检查导入

请学生说说心中的伟人是谁,并说明理由。

教师:细胞是什么?

学生探究:查字典或看生物书上细胞的图片。

学生交流、发言: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单位,就像造房子的砖!

教师:“伟人细胞”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

明确:伟人应该具有的素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文君的小说《伟人细胞》。课件演示贾里画像

二、简介作者

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秦文君,当代女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等,先后40余次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小鬼鲁智胜》、《家有小丑》等10余部作品被改为电影、电视剧先后播映。

三、检查预习

1.填充下列成语

茅()顿开一()惊人无动于()

咬文()字不屈不()道听()说

其貌不()出谋()策鸡毛皮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诩荟萃宿怨跻身查老师

保佑履历豁达硬撑骷髅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学生阅读课文自由讲述)

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提示:人+事)

学生发言。

教者总结:本文记叙了初中一年级学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

3.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探究:

(1)贾里认为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呢?

学生交流,相互评价。

教师明确: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豁达洒脱、旗帜鲜明、有爱有恨、轰轰烈烈。

(2)他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呢?请在书上作好圈点勾画。(学生自学课文)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明确课文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1——18节)化敌为友。贾里有爱有恨,恨邱士力,结果“恨不起来,却成了朋友”。

第二部分(19——29节)矮个风度。贾里追求“矮个风度”而参加健美班训练,结果却被人认为他的`体型符合新潮观念而不了了之。

第三部分(30——44节)打工计划。贾里打算“一鸣惊人”去大工厂打工,结果把借来的名牌西装的羽纱剪了一个口子,让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精选篇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举例说明细胞膜的作用。

3.解释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能力目标

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故事的片段:

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又擦了一根,仿佛看见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桌子上里摆满了苹果和梅子,烤鹅也正在冒着香气。火柴又灭了,烤鹅也不见了。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冻饿而死。

怎样才能改变故事的结局呢?

同学们心中可能已经有了答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当我们觉得冷,觉得饿得没力气的时候,是身体里缺少了能量,我们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我们的体温和体力。而当吃了足够的食物的时候,除了觉得有力气了,同时也觉得暖和了。可见,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也转化成了热量维持了体温。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归根到底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因此,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的生活都是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植物以及植物细胞的生活同样也需要物质和能量。

【设计意图】从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浅出。

(二)细胞中的物质

1.问题探究:请根据下列问题或事实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1)吃西瓜或苹果等水果时,你有什么感觉?

(2)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

(3)从花生中可提炼出花生油,从大豆中可提炼出大豆油。

与学生充分讨论后得出: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糖类(包括淀粉)、脂类、蛋白质等,此外还有无机盐和核酸等。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认识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有一个发生在水中的现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

演示实验:糖在水中溶解。请学生尝试分析糖在水中溶解消失的原因。

结合课件的图片解释溶解的分子机制,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初步形成物质的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演示实验:燃烧小麦种子,初步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而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则属于有机物。

【设计意图】初步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为理解有机物中贮存化学能做铺垫。

(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1.请同学思考:这些物质是否进出细胞?物质进出细胞时要通过什么结构?细胞膜是否将细胞完全封闭起来呢?

2.请同学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把萎蔫的青菜放到清水里,会怎样?

(2)据测定,某海藻细胞中镁的浓度仅为周围海水中镁浓度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海带中的碘的浓度比周围海水的浓度高很多?

3.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认同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初步形成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的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四)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1.物体的运动和生物的生活都是需要能量的。能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为了进一步认识能量,我们做个技能训练,你能说出各项中的能量形式吗?

电能转变为光能、热能,化学能转变为光能和热能,化学能转变为动能。

2.食物中有能量吗?属于哪种形式呢?

我们知道,食物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化学能。食物中的化学能是我们观察不到的,食物中到底有没有能量,我们怎样来证明呢?

将一粒花生种子点燃,花生种子中含有有机物,点燃后,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释放出来了。由此我们知道食物中的有机物确实储存着能量。

3.食物中的有机物储存的能量又是怎样转变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的呢?说到底,这些有机物是来自于这些生物体内的细胞,答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展示图片,细胞中有两个能量转化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则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分解,并将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生活。绿色植物中多数细胞是没有叶绿体只有线粒体,它们释放能量所需的有机物是从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获得的。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认识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深入浅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

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蛋白质、脂质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线粒体、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149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