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走进毛主席观后感600字

小龙分享 0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好学深思,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不辍探索,实现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他纵横捭阖,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走进毛主席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走进毛主席观后感600字(篇1)

十年以前也是在新影,毛泽东 100 周年的影片我也来看了。《走近毛泽东》这个纪录片要表现的太多了,那么我们这部新出的毛泽东的片子,能出什么新意来呢?我们也确实捏了一把汗,这个片子看完了之后,我捏的一把汗给收回去了。片子确实很好,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点,而且提供了很多新的信息。看纪录片一个看它能不能带来新的信息,再一个就是是不是有新的思想、新的视点。能够从这么个角度拍毛泽东,而且能够把我们新影过去那些宝贵的资料调动出来,写了一个很平易的,真正像现在提的口号那样,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贴近毛泽东的心灵,有很多没有公开宝贵的资料。某些细节的东西,如毛泽东给人点烟啦,毛泽东生活的情趣啦,为了避免引起群众围观戴着大口罩,包括对非洲的女士采取了那些礼节等。看了这个片子觉得更贴近毛泽东的心灵,更贴近毛泽东的日常生活,确实得到了很多的信息,这一点我觉得确实是非常难得的。

厂长提到,除了看影片之外,对新影厂将来的发展提一些意见。我其实没有别的意见,就是几个字“思想再解放一些,题材的艺术处理上面更开放一些。”

当然应当说片子也有不满足的地方,十年前看那个毛泽东的时候,我当时就发表了这么一个意见,就是说毛泽东是一本大书,把毛泽东这本书读透了的话,那么等于把 20 世纪中国现代史通读了一番。我说这个话的意思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毛泽东一世的功绩要充分肯定,应该要表现这方面。另外,包括毛泽东后来的错误,是不是也应该说一下,既然是马克思主义,就应该站在今天的高度上表现这一点……历史还是要有真实面貌的。作为一个观众我还是想把这个意见表达出来。很真情的祝贺你们能够把这个难题啃下来了,而且能够发挥出这样一个水平。

走进毛主席观后感600字(篇2)

片子花了很大的力气,片子用了很大篇幅讲为什么毛泽东从一个诗人变成一个军事指挥员,我觉得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深刻,有吸引力,而且有现实意义。

说几个感受,一个感受我敬佩,敬佩什么,我更进一步走近了毛泽东,这个片子亲切真实,是它最大的特点。看了这个片子我更进一步敬佩毛泽东了。第二个感受我感谢,我感谢几十年来那么多的跟踪拍摄的我们的电影工作者,包括我们新影影片库保存底片的同志们,我真的一想到新影,就想到这一批工作者,他们今天没有在这儿,但是他们的这些资料太宝贵了,我相信毛泽东的资料还有很多非常珍贵的。

那时候没有办法同期录音,如毛泽东在火车上、在田头上的讲话,能把语音记录下来就更棒了,我非常非常感谢新影厂这些电影工作者。我第三个感觉,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欣喜,好久没到这方来,这方的青年长成才,我们新影厂领导大胆起用了青年导演,紧紧抓住了毛泽东的性格、毛泽东的人品、毛泽东的情绪、毛泽东的情怀,在结构上打破时空,没有按照顺序,让你真切地感觉到毛泽东的伟大个性。毛泽东的个性,我感觉到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你说有很多缺点、有很多问题都可以,但就这一点他是我们做人的一个楷模。另外他的一个人格魅力,就是跟人民的关系实在是太深了。他跟人民这种血肉的联系,包括我们编导解说词里面讲的水和鱼的关系,在毛泽东这一代人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他的最大成就是建立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之,这个片子我接受,我很高兴。最后一点,我祝贺新影厂,我们新影厂确实与时俱进做出了这些好片子。《走近毛泽东》比十年前又更进步了,从镜头的运用,从讲解故事的铺排都比过去更进一步,而且确实是解放思想,所以我向新影厂表示祝贺,我相信新影厂这种资料还很多,我们确实要把这种财富好好用,要把这笔财富用活,让它造福我们观众。

如果说简单的建议,我有两点仅供参考:一个我觉得在有些地方应该有字幕,特别是用古词、古书的地方,如果不用字幕一般的老百姓接受起来有点儿障碍,比如说引用毛泽东的古词,这些地方应该出字幕有助于接受。另外还有音乐的穿插,我觉得有一点有些地方稍微突兀了一点儿,比如说《蝶恋花》,首先我觉得这首词需要有字幕,因为现代的青年、现代的百姓不接触这个,所以说如果有了字幕会更好。另外声音也很响,两句之后嘎然而止,效果不好。

走进毛主席观后感600字(篇3)

我们先介绍一下影片的背景,这个片子是为了纪念今年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做的,当时困难还是比较大的,做不做?当时也打了一个问号。后来厂里坚信非典不会太长,另外觉得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应该做这个片子,我们说是十年一遇。于是我们按照既定方针,克服种种困难,继续做这个片子,而且当时也定了一个时间表,就是一定要赶在 11 月中旬,在毛泽东 110 周年前一个多月要出来,这样给我们的市场、给我们的发行留下一个空间。经过摄制组几个月的非常紧张的努力,这个片子现在跟大家见面了,宣传和发行也在进行。这个片子发行委托是华夏公司,他们对这个片子很有信心 , 认为片子的资料性、可视性很强,有看点、有卖点。

在嘉兴今年的“双奖节”上,我们找了一些人看了一下这个片子,包括各院线的同志,大家都认为这个片子还是有卖点的,这个片子可看性还是非常强的。

我们做毛泽东的片子还有一个想法,片中也讲到了,就是毛泽东去世到今年已经_____年了,现在的一代人对毛泽东实际上是缺乏了解的,大家看到的是故事片、电视剧里的毛泽东,对真正的毛泽东,这些年轻人了解的比较少,所以我们想出这个片子,让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位开国领袖,对他的人格、他的思想做一些了解。另外,年龄大的人们可能感情更深,看完片子以后感触可能更多。当时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做了这个片子。

今天借这个机会听听各位专家、各位老领导对我们影片的艺术表现、对下一步的宣传推广的建议。同时还请专家们重点对新闻纪录电影事业在当今这么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怎么做好纪录电影献言献策,出一些好的主意。这个机会很难得,能够把各位请到我们新影厂来,我们非常高兴。

走进毛主席观后感600字(篇4)

我是新影的老朋友,我们都一直在电影战线工作。今天看片子以后我感到很高兴。我觉得一部好的纪录片,它的影响和它的穿透力不次于艺术片,有时候比艺术片拍出来的东西更打动人。今天这一个半小时,我觉得非常可贵的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经历了这段历史这么过来的。今天看这部影片,的确像这个影片的片名《走近毛泽东》,让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毛泽东。这部影片没有很多高调,而是突出他是伟大的诗人、伟大的元帅,突出他的人性的那一面,而这一面正是过去忌讳的,不许表现的,今天能够从新影厂的资料里翻出来,用上去,而且恰到好处,有些地方很感动人,有些资料我过去从没看到。这部影片一开始就把我们引到一个境界里去。他的老年,从接见尼克松的女儿、女婿开始,将人们引入一个新的境界。这种境界过去是不能够表现的,如毛泽东一面跟非洲夫人握手,还仔细看她的玉镯,那哪儿行啊,伟大领袖不会是这样的,但恰恰这才是真正的毛泽东。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成功的纪录片,非常好。

我提两点小意见,一个是技术上,每个阶段都用了当时的一些音乐、歌曲,这都很好,但《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的曲子应该淡出来,或者是背景音乐出来,不要那么响,让观众刚进去的情绪一下子就给拉出来了,不要那么大声音,作为一个背景音乐,那样效果更好。还有一点,我觉得现在在我们媒体上没有真正看到宣传的声势,现在应该重拳出击了,应该赶快在媒体上运作起来,让大家都知道。我想这部影片给现在的年轻人看,同时给年纪大的老一代人看都有号召力、影响力,所以面还是很宽的。

还有影片在展示毛泽东的艺术手法上也有自己很独特的追求,比如说这个影片的结构、叙事方式、艺术节奏,这些方面是有张有驰的,像山间的流水一样,向下流的时候有行云流水一般的流,也有的激流回旋的小小的漩涡这样的构置。比如讲到用文房四宝指挥三大战役,还有像讲到他游泳,都是浓抹重彩的写,而他指挥的很多大事,有的就一笔带过了。我觉得这种艺术手法,在不露行迹当中又有回旋、集中点睛之笔的手法,既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整体的魅力,同时这种艺术的张力,又能够使我们体悟到毛泽东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一些特别独特的地方,并在这一点上反复的渲染。尤其那根竹杖,因为这根竹仗太普通了,他完全可以用紫檀的、红木的,但他就用这根竹杖,这里有毛泽东的一种情怀,毛泽东的这种平民化,对用自己用惯了的东西的一种珍惜、珍爱,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结。像这些细节的渲染,我觉得是很有艺术的力量的。

走进毛主席观后感600字(篇5)

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个重量级的专家来看我们的片子,我是非常感动。这些专家们对中国纪录电影运动、对中国纪录片一贯支持,一贯关注和关怀。

我们新影厂领导敢于在纪录片领域起用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眼光和勇气。我们年轻的导演艾辛在选题材的时候选择了一种艰难,选择了一种风险。

请各位专家看完片子以后给我提出意见。背景的情况厂长已经说了,在艺术方面陈光忠老师也是付出了很多心血。作为我来说,做这个片子一个是怀着对毛主席的一个情感,再一个我是做这个工作的,也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因此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片子做好。这一部片子展现的是我所理解的毛泽东,或者说是我们这个年代的青年人理解的毛泽东。

说两点感想:第一个感想,我很叹服艺术魅力对人的征服能量,这个能量是很难估价的。这个片子不动声色的,但确能把人的情感抓住,可见创作者们非常聪明,而且很下工夫,很不露痕迹地显出实力,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第二感想,咱们说历史是鲜活的,是由人物的灵魂和血肉之躯铸就的历史,所以表现人物的时候,如果离开了他的思绪、情感、心灵的活动,他的追求向往;如果离开了那些比较生动的生活细节的话,那你就会是一个表面现象的罗列。这部片子它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编年史、大事记,它在纪录片的塑造人物、传达人物方面,有一个挺大的突破,很不容易,确实很不容易。影片在调动电影手法、技巧及所要表达的东西上都是很细腻的,而且还好在它不露声色,所以片子的总体风格让人觉得是亲切、平易。所以一个半小时能让人津津有味地看下去,在纪录片创作上我觉得很有新意的。使我再一次走近毛泽东,并再一次感受到纪录片的威力。近年来纪录片有很大的威力, 1998 年我们大学生电影节评选最受欢迎的影片,选出的是《周恩来外交风云》,是自然投票,这是很奇特的。

今天看《走近毛泽东》我自己是在感动中看完全片的。我的感觉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伟人向我们走来。标题是《走近毛泽东》,我的感受是毛泽东向我们走来,这个是一致的。其中最感人的是他的真情和真诚,这个“真”字非常动人,而且我在看的当中觉得他确实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刚才也看到内容简介上写的很明白,编导是倾其全力进行了艺术追求。这部片子是想追求一种崭新视角,这个视角就是平民化的、生活化视角,而且这种视角就是从“情”进入,在这方面编导是有自己的艺术追求的,对毛泽东做了新的发现和新的展现。这种新的发现和新的展现,就是这种独特视角情的展示。我觉得它有独特的定位,和我们所看到的很多纪录片不一样,这个定位就是这个简介上说的五点。最后一点材料上说是“为人民服务”,我想是不是可以改成“鱼水深情”,这是很明确的定位,毛泽东这样一个伟人他的事迹是浩瀚的,从这五点入手来说明这个伟大的平凡的领袖,给我们很大的感染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127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