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创业资料 > 创业故事 >

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

实良分享 0

故事可以通过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

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篇1】

20__年9月,刚上大一的张少,看到校园里一辆辆废弃的老旧自行车停在校园车棚,锈迹斑斑,落满了灰。如何归整这些二手自行车,张少觉得这是一个难题,但也不失是一个商机。

“回收二手自行车,再翻新,这个想法大一就有了,但由于各种原因,想法没有变成现实。”张少回忆说,直到20__年9月,他和梁鹏、焦爱芬说起“回收二手自行车”环保创业的想法时,三个人不谋而合。

随后,他们就开始挨个进宿舍去宣传。在梁鹏眼里,最初几个月的宣传最难开展。

作为车行日常运行的CEO,没课的时候,张少几乎都在车行。最近,他又提出了个“租车回家过暑假”的新点子。

现在,“自由人”自行车行运行稳定,经过近三年时间,盈利约15万,目前有自行车300余辆,常备短期租赁车辆100辆,“高配置”骑行山地车10多辆。

正在和郑州大学一社团负责人协调推广车行租赁项目的梁鹏说:“如果有机会,最希望和企业合作,建立高校二手自行车回收利用租赁试点,甚至可以延伸到社区、厂区。”

合伙人的成功 依托“创行”团队

正如三位“校园合伙人”所说,“自由人”自行车行的成功,不仅仅靠他们三个人的努力。在他们身后,还有一个45人的河南工业大学“创行”团队。

据梁鹏介绍,“创行”团队多是做一些公益类的活动,“自由人”自行车行和租衣馆是“创行”团队下设的两个盈利项目。车行和租衣馆的部分盈利,也会用作公益项目的活动资金。

与车行相比,租衣馆是有偿给大学生提供各式正装,需要参加面试或者出席其他正式场合的学生可进馆租衣。每件衣服租金30或40元,租衣馆每年盈利在6000至7000元之间。

“其实这两个盈利项目,我们都已经形成了很全面的业务系统。现在最困难的就是车行,我们要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梁鹏说,去年学校创业园拆改后,他们便把车行搬到了学校东门北侧的临时房里,一年租金一万。虽然还在学校附近,但“生意”却大不如前。

为了能让“自由人”搬回学校正在建设的创业园,张少、梁鹏、焦爱芬和他们的“创行”团队,一直在努力。

学业和创业 二者可兼得

截至20__年4月底,“自由人”自行车行共对外出租自行车8000多次,收入6万多元;卖出翻新二手车近600辆,收入近9万元。在车行的租赁账本上,密密麻麻写着最近的“业绩”。“这只是粗算,我们没有细致去统计过,赚的这些钱,一部分用来分红,一部分用来购买新车、旧车或是其他零配件。”河南工业大学学生梁鹏说。

作为校园的创业达人,张少、梁鹏和焦爱芬,不仅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也是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作为大学生,他们虽不是“学霸”,但也是班里的优等生。

大学前三年,梁鹏和焦爱芬参加过许多创意挑战赛,获得了不少荣誉。“虽然没能成为学霸,但我们也从没有耽误过学习。”焦爱芬说。

在创业初期,“合伙人”比较辛苦,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泡在车行,甚至要熬夜谋划车行的未来。当车行稳定运行后,他们三人也相对轻松了很多。车行里雇了几位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根据课时安排,他们几个人轮流值班。

“现在就是每学期开始的时候忙一些,需要根据大家的课时,制定值班表,基本上能够保证每天车行都有一到两个人。”张少说,车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式,他们三个还算是学业、创业两不误。

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篇2】

都要爬出热被窝,蹬三轮车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菜。“每一根菜叶都要精挑细选,每一毛钱都要和人家讨价还价。”王彦峰说。

开业第一天,他们甚至都不会用收款机,还收过假币,丢过东西。做蔬菜生意在时间上很特殊,别人吃饭的时候他们最忙,过了高峰期才能轮流吃饭。进入冬季,屋里既没暖气又没空调,因为要净菜、剁肉,还未入冬,几个人的手都不同程度地冻伤了。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干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坚持是有难度,但万事开头难,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做事。”郭高林说。郭高林和大伙儿一起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受累,认真做市场调查,虚心向同行和前辈“取经”。

在几个年轻人的不懈努力下,“咱地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走进“咱地里”蔬菜超市,货架上的蔬菜码得整整齐齐,品种齐全,黑板上的价格标得清清楚楚,价格低廉。除了蔬菜,店里还有副食品、杂货和冷鲜肉,吸引了不少顾客。大学生热情的态度,也使很多顾客成为回头客。就这样,“咱地里”蔬菜自助超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还是有优势的,跟小商贩比,我们的优势是菜价便宜、种类多、干净、不缺斤短两;与大超市比,我们的优势是价位低、离家近。”蔬菜超市在几个大学生的精心操持下逐渐走上正轨,并加盟了双汇集团,经营双汇冷鲜肉。那段时间,超市每天的营业额是1000元左右,但除去成本和开支,他们的盈利非常有限。“创业初期,我们就没打算赚钱,首先是学习和积累经验,培养客户群,赚钱是以后的事。”郭高林说。

随着生意逐渐走上正轨,郭高林决心扩大规模。20__年12月,郭高林在郑东新区成立了第一家分店。这家店面附近,是一个有1000户人口的住宅小区,一间只有80平方米的毛坯房成了郭高林事业的又一个起点。规模扩大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员工素质、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新店开业后,销售状况并不理想,新店的寂静,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毕竟我们都是年轻人。但是,真诚的倾诉和相互安慰、鼓励,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我们咬着牙走过来了。”郭高林说。

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他们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包括收银制度、招聘培训制度、采购制度、仓管制度。这些正好是他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咱地里”发展的基础。现在,4家店已实现盈利,每个月的销售收入已超过30万元。

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篇3】

近日,在四川宜宾高县罗场镇陈村一农场看到,一串串葡萄挂在葡萄藤上,粉色的、绿色的、黑色的`、黄色的……各种颜色的葡萄交织在一起,如七彩玛瑙般璀璨,各种香味迎面扑来,络绎不绝的游客穿梭在葡萄园里采摘葡萄。游客邓飞说:“自己到地里来摘葡萄,味道好既新鲜,又有乐趣。”

代林佳是四川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20__年大学毕业,毅然拒绝一家大型企业的高薪聘请,回到罗场镇三台村,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对土壤分析和农业创新技术,开办起了农场,种植四季水果蔬菜并开办了农家乐,农场坚持“互联网+生态观光体验式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和 “线上宣传,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O2O电子商务模式,每年游客爆满,农产品供不应求。昨日,代林佳告诉笔者,他会继续扩大农场规模,从买进800株葡萄苗开始,建起了两亩地的葡萄园,并指导周边的村民一起种水果,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大学生种地,周围邻里投来怀疑和嘲笑的眼光,家里人强烈反对,但代林佳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经常头顶烈日在田间劳动,手臂晒得由红到黑再脱皮;为了赶时间,早饭和午饭都是家里人端到地里来吃。

到今年,代林佳把农场发展到了20亩,葡萄品种三十余个,有草莓味、玫瑰味、茉莉花香味、水蜜桃味、荔枝味、蜂蜜味等多种口味,草莓品种五个,优质桃品种三个,西瓜品种两个,每亩效益在2万元以上,大大超过传统种植的收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质量。要种出客人看起舒心、吃起放心的水果,必须依靠科技。”代林佳告诉记者。他把农大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技术手段,得出了一套适合自家园子的施肥技术;通过葡萄生长中各部分器官的状况,调整施肥结构。

为了让水果达到健康标准,坚持不用增甜剂、催红素等对人体有害的药物,让水果实现无公害。游客李波说:“小代种的果子品质好又放心,我们甘愿跑很远过来买。”

果实种出来了,销售成了首要问题。对于这点,代林佳自有妙招,他告诉笔者,市场不缺水果但是缺好水果,好水果市场很大但是必须走品牌化路线才会被人认可,几年来他坚持品质的同时,通过线上宣传,线下体验,品尝对比等营销方式和来园采摘,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等销售方式让陈村开心农场这块金字招牌深入人心,所有水果均不进入批发市场,只走自主采摘和礼品盒路线,确保消费者买到的“放心水果”货真价实。

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篇4】

网上点一点,半小时后一盒新鲜水果拼盘就被放到办公桌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法,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彭浩,在校内开的一家水果店,日均卖出500多斤水果,月营业额超过7万元。

今年3月,彭浩得知校内一家水果店要转让,一直想创业的他,便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租下小店,当起了老板。“早晨不到5点起床,匆忙赶往水果批发市场,精挑细选优质水果,上货下货,7点再赶回去上早自习。”谈到创业历程,彭浩称,既当“老板”,又当学生,远没有想象中容易。

“进水果也是一件难事,光看外形还不够,形状、色泽、敲起来的声响,挑选水果有很多诀窍,我们刚开始吃了很多亏。”另一位“小老板”陈龙笑道,为摸清“门道”,三人曾专程到合伙人文炎的父母开的水果店取经。

“我们95后也有优势。”彭浩说,为吸引顾客,他们开了微店,学校师生通过网上一键预约,即可享受送货上门。为满足不同口味需求,他们还想出做水果拼盘。“经过3个月运营,水果店已走上正轨,除去进货成本、租金等,每月可赚2万元。”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信息学院辅导员向胜涛介绍,三人在班级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彭浩还是学生会干部,积极参加班级各种公益活动。他们在创业同时,并未耽误自己的学业,一些老师们听说他们的创业故事后,都很照顾他们的生意,为他们打气加油。

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篇5】

大学生创业故事,女大学生5000元开网店

20__年4月,上大三的小魏瞒着父母,投入5000元开起了网店。“一开始也有些担心,毕竟那么多钱”,小魏说,网店的摄影、美工、售前售后等都需要技巧,她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失败了再重来。当时,她和男友每天打理网店,“从早上9点一直坐到晚上11点,还会因为压力大而失眠”,她说,“那段时间,生活有点乱,我都长胖了好多。”提起前期的艰辛,小魏现在还有点叫苦不迭,“从厂家进货,每次要进几百件,压力真的很大,害怕货卖不走”。

20__年5月,小魏的网店终于有了起色,“算下来,第一个月我们就赚了20__元!”回忆起来,小魏难掩兴奋,“当时高兴惨了,觉得网店比开格子铺更赚钱”。

一开始,小魏的网店主要卖手机壳,自己在手机壳上绘图,然后拍图摆上网,但生意并不好。后来,热爱艺术的男友给了她一个建议,让她注重独特性,做出有自己风格的网店。

此后,小魏开始瞄准学生包市场,为了追求独特性,她常常花钱淘一些风格奇异的进口手工包。一次,在英国的朋友说有一个牛皮包很好看,“我看了那个包的照片,感觉制作和风格很独特”,小魏要朋友花几千元钱买了回来,然后摆上自家铺子卖,“好多人抢着要买,我感觉找到了出路”。

随后,小魏开始经营风格独特的手工包,且20__年6月起,网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有一天,我接了300个单子”,小魏说,面对这么大的生意,她和男友突然感觉不知所措。当时,店里就只有他俩,包装和发货只能自己动手,“从早忙到晚,感觉像搬砖一样,等到发完货,我和他都感觉自己的手没知觉了”。

小魏说,她店里的商品都出自广东那边的厂家,为此她还去考察过广东的厂家,看到有相关的生产资质后才同意授权。生产完后,货堆在自己家里,再由自己发货出去。

“今年4月结算时,我发现竟挣了30万元”,虽然知道赚了钱,但面对这个数字,小魏还是感到惊讶。现在,她的网店每周有200件的成交量,“算下来一个月能卖出去六七万元的货,除去成本能挣3万元左右”。

在小魏的网店上,记者也注意到,她店里的商品最便宜的7元,最贵的666元。上半年该店的好评数是2911,好评率达到99.71%。记者采访了解到,好评数加起来等于卖出去商品的数额,也就是说,小魏一年内至少能卖出4000件商品,这其中还不包括打差评的数量。照她所说,一件商品利润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算下来,一年赚30万完全有可能。

记者还了解到,该店信誉级别达到了4.8%,且有4颗蓝钻。小魏告诉记者,一个蓝钻是251分,也就是要251个好评才能升级为1颗蓝钻,20__分~5000分才能到4颗钻。她现在已经有了4颗蓝钻,如此表明,她现在至少有20__个好评。

6月8日,小魏买了一辆价值13万元的哈雷摩托车和16万元的奔驰smart车,“男友开哈雷,我自己开smart”,小魏说,“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赚了钱就好好玩、好好享受”。记者问及是否全款付清时,小魏回答说:“都是分期分款购买的,我们不可能一次性把流动资金用在买车上,还要用来补货和进货”。

接下来,小魏想成立工作室,继续做大网店。“打算再请两三个人,分别负责摄影、美工和客服,让一切都专业化的操作起来”,小魏说,成功没有秘诀,她也是从失败中一步步走过来的。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139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