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学生作文 > 作文题材 > 说明文 >

关于陶渊明的说明文

吴泽分享 1147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陶渊明的说明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关于陶渊明的说明文

关于陶渊明的说明文1

东方微微露出日肚,薄雾笼罩着轻纱,江畔氤氲着水汽,一位步履轻盈,悠闲且得的荷锄人,信步走到农田,开始了他的农耕生活。他的豆苗长得十分茂盛,一片碧绿,但它的周围还有比他更高的杂草,在风中摇曳,他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指着那些杂草,好像在自言自语什么。半晌,他俯下身子,弯着腰,小心翼翼地锄去杂草,看出整齐的豆苗在风中摇曳,擦去了满头的汗珠,露出欣慰的笑容。

山下,菊花遍地,色彩斑斓,带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香气,香气扑鼻。这是因为这位荷锄人每天早晨起来收集干净的露珠来灌溉它们,他用手轻轻地锄去杂乱的枝条。你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且与虫鸟为兽,与日月为伴。夕阳西下一边金黄,淡雅如诗的菊花在秋风中笑傲,你扶起衣袖,拂去额头的汗珠,望着那南山上的云卷云舒,你且笑且叹,舒心惬意,任他官场沉浮,世路艰险,一切都已成过眼烟云。

头上,天使蓝的:脚下,花是黄的。这些迷人的景象都是他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他来到五棵柳树环抱的草屋前,哇,原来是五柳先生,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又怎么会搭理我这一个俗人你?

你厌恶了官场的生活,才来到乡村,开始了你自己的躬耕生活,享受属于你自己的田园生活。我懂你,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也许你是被什么折服了,不得已才会这样;我懂你,你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要不然你怎么能忍受得了南山的寂寞。我明白了,喧嚣的尘世给了我梦一样的今天,却让我失去了梦一样的昨天。因为我的纯真,快乐早已被这世俗泯灭。我明白了,你孤独地守望着这座南山,不就是为了远离喧嚣的城市,你就在南山下享受躬耕的田园生活,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陶潜先生,你用辛勤的双手披荆斩棘,用辛勤的劳动美化生活,你用智慧的大脑,高洁伟岸的人格,熔铸成无数美妙的人格,启迪着我们的智慧,荡涤着我们的心灵,绽放出色彩艳丽的花儿。

关于陶渊明的说明文2

陶渊明,一位安贫乐道的文学家;一位擅长借景抒情的田园诗人;一位影响深远的辞赋家;一位品质高尚的散文家……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和菊花可谓是有着不解之缘,陶渊明把菊花视为自己人格的化身。菊花素雅美丽,清新淡泊的特点与陶渊明高洁的品质,不同于世人,不随俗流的志趣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后人就把菊花作为君子,淡泊俗尘,隐逸者的象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陶渊明将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描述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个人情趣。

他以怡然自乐的心情,把大量农村农民的生活如实写入诗中,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优美的农村生活图景。不过在陶渊明的洒脱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内心的苦闷,如“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理也可奈何,且为淘一觞”这表明他对世事还是没有忘却,尽管隐居山林,陶渊明还是无法消除心中的矛盾。

陶渊明的诗文,看似质朴、实则华丽。在其平淡醇美的言语中,充分表现了陶渊明淡泊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他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俗黑暗的厌恶和憎恨;充分表现诗人对美好和平的理想生活的憧憬……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或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陶渊明的影子,有的淡泊名利;有的向往田园;有的纯朴清新……我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像陶渊明一样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关于陶渊明的说明文3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

关于陶渊明的说明文4

陶渊明其人其文章与品格能够流传千古,依我看,正是因为一个‘真’字。

有晋一代历来注重一个人的出生门第,而陶渊明正是东晋名将陶侃的后代。按照门第来看,陶渊明极有可能步入官场后平步青云,如果他又可以‘聪明’地搜刮些民脂民膏,也许陶渊明会荣华富贵一生,成为下一个石崇王恺。

但也许是看透了官场污浊奢靡之风,无力改变却又不想同流合污。也许是顺应自己返璞归真的天性,陶渊明先后五次辞官,过上了自己想要的山水田园的幽居生活,超脱与俗人俗事,与山林鸟兽共休息。陶渊明找到自己的‘真意’,那就是道法自然,与自然万物生灵休戚与共。就是这样‘真’的人,才能无视金银财帛与功名利禄,就算是连自己最喜欢的酒也喝不上,却写出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的句子。做到‘悠然’--发自内心的快乐恬静。就是这样‘真’的人,才能在‘短褐穿结,单瓢屡空’的窘迫中说自己是生活在葛天氏,无怀氏时代的人。自然自然,自然而然,遵从内心,即是本真。世间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很少,而陶渊明却可以做到,正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真谛,只要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不论是满目萧然还是春和景明的境地都会被他忘怀,洒脱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就是这样,养养菊,种.种豆,写写文章,便是最大的享受。

有‘真’者,亦有‘不真’者,古今亦有。诗名大如孟浩然者,在山中‘假隐’多年以求一官半职然而却终不得唐玄宗赏识,郁郁而终。我们也不乏是这样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率真?这谈何困难,又谈何简单。看看陶渊明吧让我们这些‘鸢飞戾天者’可以‘望峰息心’,找到属于自己的‘真’之所在就是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关于陶渊明的说明文5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先生率真直爽,又不愿抛头露面。就算是自传也以第三人称来写自己,不愿让后世评头论足。

先生前期在官场打拼,对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憎恨不已。又向往着美好的生活,于是《桃花源记》顺利成章的出现了。这也许是先生的一场梦,或是连梦也无法达到的境界。先生为人淡泊名利,不愿再插手黑暗的社会。退隐一山、一水、一草屋;一花、一木、一田园。这些就是后期的先生。

退隐后的先生不为形拘,不以物移、不慕荣利,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焉能为五斗米而折腰。”

桑麻的长势让他忧心,豆苗的稀稠让他牵挂,家乡的秋山让他感受到生命的舒展,纯朴的乡情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美好。他的身心融入了自然之中,这种田园牧歌式的虚静淡远,便是先生心性的写明。表明了他宁愿淡薄自处,甘于贫穷,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先生对黑暗社会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先生虽然不追求功名利禄,但酷爱文章。先生著文章的目的仅仅是自娱,先生内心的确有会意,是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人说,只能写文章给自己看。先生读书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陷入极度的苦闷之中。但只能从读书、饮酒、写文章三方面来宣泄自己内心的苦闷,他的内心并非一潭死水,但与谁诉说,告知与谁?

先生前期不屈于命运,奋力拼搏,却一无所获。因为官场黑暗、社会腐败先生决定退隐。看淡一切,自在终老……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67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