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我的法兰西岁月》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

姚靖分享 0

  大家有没有观看过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会不会写关于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的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这部影片努力地再现邓小平在法国的成长之路,也尽力地传达着当时丰富而又感人的情怀。听邓老将以往的岁月缓缓道来,我们仿佛不再是广阔的时光之河对岸的旁观者。这部影片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去感受了一些我在此时此境所无法体会到的情感波动,听到一些仅有那时那地才会发出并觉震撼心神的呐喊,也让我有了一些并不新颖却更为真切的感悟。

  影片的开头,16岁的少年听着父亲的敦敦教诲,尚且对之后坎坷的命途一无所知,在一切的开端,他能做的就是轻易地坚守住年少的无所畏惧和将眼前故土的一切深深烙印进心里,不论是那繁忙的人来人往的传统集市,还是父母转身暗自抹泪渐渐远去的背影,又或者是站在船上看到的那纤夫赤裸佝偻着的身躯,一切恋恋不舍的,一切悲哀而想极力改变的。而这一切,在之后的日子里,都会一次又一次地在需要之时化作缓慢却平稳浮出水面的礁石,让他在湍急而又凶险的人生河流中能够坚定方向和稳稳落脚。

  惆怅的分别后是梦中的天堂,只是,这美梦有些短暂。短暂出场的刘厚带领着心中满是希冀的莘莘学子参观学校,他最终大喊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仅有先低头认输,有一天才能够昂首做人!”想必众学子听得也是心潮澎湃,在短暂的低头后,他们必定是祖国的救赎!然而之后他们终会明白,为昂首而受的苦绝不会那么简单。只能说命运弄人,学子为留学而远渡重洋,学习却仅5个月,剩下的便是漫长的苦苦挣扎的谋生之路。

  邓希贤等人不得不应对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流浪谋生之中,他们渐渐看到了这个号称人间天堂的法国的另一面,与此同时,他们的意志和品格也面临着最严酷的考验。有的人对底线的坚守渐渐松懈,有的人不堪其苦彻底崩溃,也有的人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可幸这个年仅16岁的少年便是。

  影片渐渐走向高潮,之后我印象最深的有四处。

  其一是米歇尔和邓希贤比试扳手腕,邓希贤输掉之后不甘心地冲这个半聋的法国壮汉大喊:“我会长大的!”一个少年的力气输给一个当过兵的壮汉再正常可是,然而有多少人研究过后续呢,那一句长大的话之所以会造成冲击,大概是我们多数人输了之后便想着认输,对,输了就输了。我们不做多想,可是是因为我们其实没有那么想赢,没有那么不甘心。正是这一股韧劲打动了米歇尔,虽然此处让我觉得有些戏剧化,可是不也正是这一份坚忍不拔的独特品质在之后令周恩来等人对其另眼相看吗他把终会长大作为鼓舞自我的一种口号多次提起,时间缓缓前行,他也从少年步入了青年,然而,让我真正觉得他长大了的时候是他在提起要发宣言后立马拿出了提前拟好的宣言草案,身边的人拍拍他的肩,欣慰地说:“你长大了,变化太大了。”而他平静又无奈地答道:“这都是逼的。”我想,真正的长大就是懂得主动出击,未雨绸缪,能够作为一个成年人去独当一面。早在见识周恩来主持拒款大会拿出他提前拟好的宣言时,我就颇受震撼,这两人一致的作为仿佛暗暗预示着他们都将成为优秀的领袖。

  其二是周恩来等众人为国为党献智献勇所散发的气场与气度。他们在集会中侃侃而谈,文思敏捷,言辞激烈,勇于反抗,同时他们又极具凝聚力,互帮互助,给华工讲课,传播先进思想,懂得团结群众。就好像他们将真理紧握在手中,同时也相信他们手中的必须是真理,在不明真理的大众中,他们势必要呕心沥血地把真理发扬光大,并用此挽救深陷泥泞中的国家。曙光已在黑暗中乍现,他们在追随光明的过程中自我也成了光明的一部分,轻而易举地就能让寻求救赎的人心潮澎湃!群众需要的就是这种人,他们必须有自我的修养,确保自我决定的正确,加上勇于承担、无畏身先士卒的凛然气度来号召众人跟随自我的脚步。邓希贤很庆幸自我在接触党的工作之初就遇上了他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崇拜他们,追赶着他们,也终成为了他们。去站上和他们一样的高度,去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想,这就是对自我信仰证明的最好方式。

  其三就是邓希贤和邓邵圣分别时对他说:“邵圣叔,你是个好人,可光靠勤劳善良,救不了中国,你心里应当多装些大事才好。”不是因为想救国而苦于仅有勤劳善良,而是心中并没有装大事所以只能做到勤劳善良。心中装大事,说来轻巧,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偶尔听听新闻,明白一两件家国大事或者在别人聊天时多问几句,多发表一些自我一知半解的见解,凡此种.种就算是装了大事吗?许多人并未了解实情就急着加诸爱恨,自以为的爱国言行就真的是益国言行吗?装大事是对大事的主动关心,一为主动,而主动又暗含着深入之意,二为关心,关心必先细致了解,随即牵肠挂肚。看起来并不简单,然而任何国家都最为需要这种人,因为能做大事的首要前提便是能装大事。

  其四是邓希贤告别法国,也就是法兰西岁月的终结,他在火车上深深地望着路旁已然苍老虚弱的米歇尔跛着腿艰难地拉着货物。邓希贤是远行人却也是目送者,他眼眸深深,目送着米歇尔,目送着这段时光里并肩作战的所有战友,目送着那里充满艰辛却又豪情满怀的时光,也目送着以往在一片水深火热中摸爬滚打的自我。这一幕仿佛和来时他站立在船上重叠,同样的别离,纤夫可悲的佝偻爬行和米歇尔艰难的弯腰跛行又是何其相似!可是他不再是从前那个单薄的少年了,他是已手握光明的成功盗火者!

  “再见了,法兰西,总有一天,法兰西人民和政府会铺着红地毯,欢迎中国的友好使者,重访这个美丽的国家”在念白响起的同时播放着邓小平同志重访法兰西的历史画面,令人感慨万千,邓老用那一段漫长的岁月在此处种下了一个因,如今他最终如约来摘这个果。这是他和法兰西的故事,最终的最终,他只是用淡淡的语调怀念着当初的那些陪伴过他的人。怀念必定是淡淡的,因为太重的都深埋在心底,说不出口。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范文

  未想过会这么投入兴奋地看一部红色的影视作品,进而把它的衍生系列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也一同看完了!磅礴宏大之余,又不失细腻与俏皮;未想过,这样在历史教科书里的高不可攀令人又敬又畏的头顶着“烈士”,“先驱”的伟人们,能够在法兰西这异国他乡之地成之一段波澜壮阔而又艰辛酸苦的别样画卷;亦从未想过,在诸多名号加之以前,他们是如此的鲜活,一群群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少年,竟然和你我一样平凡,却又不凡,拥有中华民族特有压不断铮铮傲骨的脊梁。

  法兰西,浪漫之都。一切都似一幅油画般静谧而又完美,又作为工业革命的先声,自由浪漫之思想弥散,无数人为之向往。比较20世纪初的中国,军阀混战,思潮混乱,内忧外患,富能够左右国家权势,穷则只能变卖儿女,金钱,权势能够压倒一切。在这大厦将倾之时,涌现出为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爱国拳拳之心,更对法国充满向往,期望学成凯旋救国。四川广安,年仅16岁的邓希贤,因为成绩优秀,父母也想尽方法全力支持,最终以最小的年龄录取成为留法学生的一员。邓希贤一行兴奋而又激动,聚在一齐,幺叔邓绍圣说“学成归国,然后造火车、轮船、大炮,让家乡也能有上海的车”,除了邓希贤外,他们的留学目标十分单纯,起先并无周恩来蔡和森等人的马克思主义和更高的信仰。可是,他们最终死的死遣送的遣送,这道路并不像目标一样单纯。

  他们到了巴黎,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流光溢彩的街道,美丽的塞纳河,金碧辉煌的宫殿,殊不知这些和其浪漫自由的思想都和苦难的现实成为了生生的比较。时至法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本来在中国就难以维系生活的留学生在那里就更加艰苦了。何况中国人头顶仍然压着丧权辱国的条约;留学生们的维持费被华法学社高层中饱私囊;留学生们收到法国人的歧视,做工艰辛,求学无门;外交官员口口声声的“弱国无外交”,尸位素餐又勾结外邦;华工的待遇连一批牲口都不如…… 国家四分五裂,生灵涂炭;民族一蹶不振,怯懦软弱;人民群龙无首,水深火热,怎样办?

  那就亲手打碎,然后重建。

  也仅有这样一群人,敢于打破,敢于重建。

  邓希贤遇到了陈延年与陈乔年,赵世炎与周恩来……那一个个此刻在我们心中无比崇高的名字。邓希贤与他们一同成为周恩来口中的“盗火者”,他们那时的力量并不够强大,这微弱的火苗随时都会被黑暗吞噬,他们并不畏惧,也毫无退却后缩之意。正如鲁迅先生的眼中的死火,必须在冻灭和烧完做出选择,这样一群人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选择烧完,燃烧也许结果和冻灭一样,可是那充盈的光与热永不消散或许点燃其他人的心,他们毫不退缩,他们坚决反抗,这个时代和所有时代一样,所有沉默都是顺从,仅有敢于高歌反抗才是唯一驱散黑暗的方法。他们激昂江山,指点文字,纵横捭阖,伶牙俐齿,无一信手拈来,他们办《赤光》,期望赤光笼罩整个神州大地;他们反抗不平等的借款条约,团结同学,而非青年党勾结外邦只为自我回国能成为领袖,他们在乎的并非自我而是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这一群人,是为自我信仰而活的人,相比当今被称为无信仰的时代,他们因为信仰,所以不曾怀疑,不曾退缩,不曾恐慌,不曾畏惧。那批昔日的青年早已在血和光中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们壮志凌云志趣相同,一来二去便是最坚硬如铁的兄弟情;还有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自由旖旎的感情,他们一齐为党而奋斗,向着前方勇往直前,这一切都是因为那指引前行的信仰之灯。

  邓希贤,我敬佩他,作为主角,也是留法学生中最小的一员,从懵懂爱国到为了共产党而鞠躬尽瘁的转折都是源于法国这段勤工俭学的历程。他十分赞同《赤光》上的见解,年少的他比许多长者还有主见,他们一行四人觉得做工作不下去,而学也没学到东西,还不如回国。而邓希贤明白仅有深入法国劳工的内部,躬亲实践,才能了解巴黎公社运动,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他机灵聪慧,学什么都学得快,到后期加入党后成为油印博士;他在真理面前倔强地像一头牛,毫无畏惧,“天塌下来,我们都不怕”;他成为带动大家并鼓起他人士气的人,而之后当周恩来等人都到俄国学习去的时候,成为真正独当一面的领导人物。他的成长在这部影片里处处流露,像骨骼拔节,疼痛却坚强。

  赵世炎,天妒英才,我最佩服他。他极为善于演讲,煽动力不可小觑,口若悬河的同时却不忘实干,他每次都站在前面,拒款运动的抗议,筹建组党……;他的格局极大,视野极广,就算先和蔡和森领导的蒙达尼派对勤工俭学的观点不一样,又被对方羞辱,他也仍是想着要团结,而不给法国当局和青年党攻破他们的机会,最终和蔡和森惺惺相惜;他到处播撒共产主义,竟然使本与父亲陈独秀对立陈乔年陈延年的信仰从无政府主义转为共产主义;他足够冷静,斗争中绝不使用暴力,因为使用暴力就是犯法,而犯法就给了法国当局镇压他们的理由。

  可是,还有很多人并不知晓他,怕是他牺牲太早,不禁让人扼腕。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年暗涌,可你听他们说,陈乔年“能为祖国而死,这是最美的命运”;周恩来“我要的,是中国的锦绣前程”’这种包容中华大地的精神力将寥寥几人化为民族,赤光弥漫天下,但我还是不忍去想,那么些人,最终坦然赴死的那些人们大多仅有二十几岁。

  愿河清海晏,祭昔日少年意气,楛矢何参差。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电影《我的法兰西岁以月》生动记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16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历时5年的艰辛而辉煌的勤工检学和寻求救国之道,走上革命道路的真实故事。

  满怀救国梦想的邓小平来到法国,即切身感受到西方工业的发达,又体验到广大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现实使年轻的邓小平理解了社会主义思想。5年的法兰西岁月,即是青年邓小平求学生存的人生阶,也是他九死不悔地探寻共产主义梦想的人生之旅和精神之旅。

  看完电影后,我想着邓小平是多么努力,为中华之崛起,他奋斗着,他坚持着,他这不屈不挠的精神还不值的我们学习吗!


1.2019观看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精选篇范文700字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145497